乡村振兴 体制机制咋保障
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如何保障农村振兴的制度和机制
翻译:罗丹刘涛李文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小组成员
农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改革是农村振兴的法宝。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决消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促进“四个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相互促进、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加强制度供给
要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全社会支持和发展农业的力量,为农村振兴增添活力、强大动力和后劲。
农村基本管理制度是农村振兴的制度基础,应不断巩固和完善。很明显,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将再延长30年,这使得从农村改革开始的75年的承包关系稳定下来,从时间上看,这与第二个世纪的目标是一致的。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立”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保障平等经营权。
为确保农村振兴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庄用地规划调整和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允许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单独选址。同时,新的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将给予那些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新型农村新产业的人。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和使用权分离,在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宅基地资格和产权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宅基地和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同时,我们应该严格控制土地使用。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振兴的有效起点,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围绕加快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维护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引导进城农民依法自愿转让上述权益。
从世界各地聚集人才,并利用他们来促进人才流向农村
人才是农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把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国外人才结合起来,打好“乡愁牌”,读好“引进人才”,建立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人才参与农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开辟促进人才流向农村和基层的渠道。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专业人才和科技人才参与农村振兴的机制。建立县域专业人才整体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挂职、兼职和脱产的创新创业体系,保障他们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建设。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怀旧为纽带,吸引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和技术人才为农村振兴事业服务。
既要投入真金白银,又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财政投入应与农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相适应。公共财政应更倾向于“三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体整合的长效机制。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贡献”的作用,通过国家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普通债券支持农村振兴和扶贫领域的公益项目,激励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回归的原点。完善适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农村振兴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要加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防止由现实走向空虚的趋势,严格控制风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调整和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投资比重。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约指标的省际调整机制,通过支出预算将全部收益用于巩固扶贫成果和支持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振兴最终取决于农民,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提倡“一事一议”、“奖而不补”,鼓励农民投资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建设管理和保护。(记者朱经纬)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姜晨
标题:乡村振兴 体制机制咋保障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4046.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