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放映员的电影人生
本篇文章923字,读完约2分钟
夜色在雾中慢慢降临。虽然有点冷,但吃过晚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长凳上,一个接一个地绕着火盆走,一边等一边聊天。见人们议论纷纷,金-打开了放映机,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图像,电影《飞虎队在铁路上》立刻引起了过去村民的注意,而寂静的山村也吵了一阵子。
1976年,17岁的肖金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祝县电影管理站实习。他说:“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电影是《刘三姐》、《少林寺》,还有《重庆谈判》、《焦尤鲁》等几乎满座的电影。”在肖金生的家里,有一台老式的16毫米长江电影放映机。有人曾经出价2万元买下它,但他婉言谢绝了。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电视台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城市电影市场逐渐萎缩。2006年,他的月薪只有90元,很快县电影公司被取消,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开始指导他们的放映工作。照片显示,在他出去放映电影之前,他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拷贝了电影并拿到了放映设备。
在南康东村一个村民的家门口,有一个晒粮场,空的土地大约有篮球场的一半。肖金生拿出一根长绳子,挂在门楣上,然后拉直,打结,系紧。不到十分钟,一个大屏幕挂了。在确定了电影的位置后,他熟练地安装了放映机,接通了电源,调试了音频,并仔细操作了每个环节。
肖金生说,他每次去村子,至少会提前一个小时热身。为了宣传党的政策,种植和饲养技术,通过艰苦奋斗致富,他每年都把有关的宣传片、科教片和公益片送到乡村,即使只有10到20人来,也会播放。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带着这个空间隙,肖金生来到附近一个村民的家里和村民们聊天。侗族的姐姐非常喜欢看电影,每次看到肖金生来到村子里,她都很开心。在多年的工作中,他经常询问村民的意见,了解村民的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电影。
59岁的贵州侗族男子肖金生(音译)17岁时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祝县电影管理站实习,后来获得了放映员证书。在过去的42年里,他已经放映了25000多部电影,并游历了136个周边村庄,行程近38万公里。到目前为止,他还在放映电影。
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电影放映机到数字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盘到数字电影,他经历了农村电影产业的转型,见证了农村从落后到繁荣的巨大变化。
宁建社摄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
标题:一个乡村放映员的电影人生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416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农村集体资产明年底前摸清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