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敦促银行“输血”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是重点
本篇文章2299字,读完约6分钟
从过去一年频繁提及去杠杆化和市场混乱,到不断强调增加信贷供应,可以说,当前宏观政策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基调从紧变松,从“稳定货币+紧缩信贷”转向“宽货币+宽信贷”。
8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通知》(银豹建办发〔2018〕76号)。从通知的主要内容来看,敦促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应再次成为监管当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短短一个月内,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通过召开银行座谈会和三次发布政策文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从过去一年频繁提及去杠杆化和市场混乱,到不断强调增加信贷供应,可以说,当前宏观政策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基调从紧变松,从“稳定货币+紧缩信贷”转向“宽货币+宽信贷”。
敦促银行增加信贷供应
76号文件对银行增加信贷供给的总体要求是:一方面,银行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建设、销售周期和行业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同时出现贷款集中到期,特别是月末和季末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符合信贷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应继续提供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放贷或切断贷款;对于成长型先进制造企业,要丰富合格的抵押品种,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押利率,在资金供给和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其中,涉及小微企业、“三农”和民营企业的普惠金融仍是亮点。具体部署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市场流动性充裕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第二,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需融资的小微企业,应提前进行贷款调查和评估。如果符合标准和条件,应按照程序续贷,缩短资金续贷间隔时间。
第三,加大对民营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对于主营业务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低、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民营龙头企业,应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行业主导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要求大中型银行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利率降至最低,现有大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4.77%左右。与此同时,监管当局已开始鼓励银行为小微企业开展不偿还贷款展期业务。
然而,对于这种增加普惠性金融投资、甚至故意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做法,银行业有些人持有不同意见。
“银行只愿意向小微企业发放短期流动性贷款,这也是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做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工作。最好是贷款给小微企业,以满足企业资金使用周期的需要,并实现贷款周期与企业资金使用目的的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使用不可偿还的贷款,但它也测试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生产周期。理解的程度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华东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名高管告诉记者。
国信证券(002736)首席分析师王建表示,“提高利率、减轻负担”是解决小额信贷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敦促银行放贷。他认为“加息”将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加息不是为了提高利率基准,而只是为了放开控制,让银行自主决定加息,实现风险定价。”
全国人大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强迫银行降低利率、限制小微企业收费不符合市场规则,对小微金融企业设定过多的利率和收费控制,只会进一步降低银行向小微企业放贷的热情。要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融资难,甚至允许融资贵一段时间,允许银行适当提高利率和增加收费,覆盖小微企业。
银行的热情普遍不高
尽管监管当局一再要求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应,但许多接受采访的银行家表示,银行将资金真正投资于有效实体经济的热情不高。
“目前,更多的资金仍流向金融同行和中央企业。事实上,中央企业并不是最缺乏资金的企业,但一些中央企业金融公司可以从市场上借入不到2%的隔夜资金,然后将它们转移到银行进行银行间存款。利率超过2%,甚至约为3%。以赚取差价利息。”北京一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部的一位人士透露。
董希淼表示,目前,银行不愿意增加信贷供应,这主要是受风险和收益的影响。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风险偏好相应降低,这是银行的自然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益正在下降,银行提供信贷的意愿也将减弱。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提高银行信贷意愿?董希淼建议,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激励措施,如增加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充分发挥国家担保基金的作用。对于银行来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尤其是让信贷额度内的员工放下思想包袱,优化信贷监管和评估方法。在提高银行信贷收入方面,主要从降低银行资本成本的角度引入措施,下一步可以改进的是降低银行制度成本和监管合规成本。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银行的税负成本。
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低迷时期,“广义货币”总是第一位的,但从“广义货币”到“广义信用”的传导周期在过去三次逐渐延长。“稳定增长”将先于“去杠杆化”,扩大内需将是未来6个月至1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是,由于不能再增加居民和企业的限制,以及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政府在这一周期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只能收紧,不会放松。因此,最终的责任落在基础设施上。
“基础设施扩张和内需的加速将加速广泛信贷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预计8月至10月社会融资和贷款余额增速将有所回升,从“宽货币”政策向“宽信贷”政策的传导通常没有滞后,最长滞后时间为半年。”根据上面的研究报告。
标题:银保监会敦促银行“输血”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是重点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7666.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跌过头了就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