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须充分挖掘需求潜力
本篇文章3016字,读完约8分钟
2016年,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体发展思路下,陕西省“三比一、一减一补”五大任务得到金融成功推进,陕西经济增长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得到进步的支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对陕西经济发展的支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与经济的融合程度低、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弱、金融风险上升等。建议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县域贷款的奖励和补贴力度,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提升金融“赶超”陕西经济的支撑力度。
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陕西金融运行总体稳定,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各项贷款稳步增加,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突出,有效满足了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基准利率导致市场利率下降,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全省经济稳定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信贷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1月至11月,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991亿元。从2013-2015年融资规模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平均每年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就增长485亿元。根据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3%的增速,融资规模适度增长3541亿元,目前融资总量增长适度,与经济增速相匹配。
信贷供应稳步增长。2016年底,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24224亿元,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21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陕西省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重点领域的投资,有力支撑了全省投资复苏。截至2016年底,陕西省短期固定资产贷款余额80亿元,同比增长146.7%;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余额8967亿元,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贷款快速增长,有效满足了省内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有效促进了省内投资的稳定和回升,成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2016年,围绕供给面结构改革,推进五大任务,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继续通过货币政策引导,增强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先,产能过剩的扩张受到限制,钢铁和煤炭行业的贷款下降。截至2016年底,煤炭洗选行业中长期本外币贷款余额为921.37亿元,仅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其次,它有助于房地产的发展,个人购房贷款迅速增加。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浮动水平。第三,帮助企业去杠杆化和债转股开始了。2016年12月,陕西省首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正式落地,100亿元债转股一期资金即将到位。第四,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平均贷款利率大幅下降。根据陕西省存贷款抽样数据,2016年陕西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9%,比2015年下降0.61个百分点。第五,弥补金融支持的不足,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截至2016年,全省共发放扶贫再贷款57.93亿元,新增涉农贷款400.06亿元。
虽然从总体上看,金融对陕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但“稳中求进”。然而,与此同时,陕西省金融运行面临诸多问题,如压力加大、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不足、金融资源分布不均等,降低了陕西省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效果。要“赶超”,必须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陕西经济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充分发挥金融与金融的共同作用,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推进陕西经济的赶超发展,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的密切配合,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政策的综合实施效果。要发挥财政杠杆的杠杆作用,增加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增加金融服务的效益。要加强银行与政府的合作,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力度,以金融投资打造大额担保资金,以金融提供低息资金,加大对民营经济、创业促进就业、涉农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同时,要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小企业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建立金融风险稳定基金。
积极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融资模式,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门槛。陕西金融机构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增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探索投融资结合模式,支持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发展,实现优势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金融机构还需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如投贷款结合、股权融资等。三是将金融支持与基地建设融资需求有机结合,实现金融机构和基地长期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整合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弥补经济结构的不足。数据显示,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以上。在加强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尽快确立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方向,整合和集聚全省的产业资源,形成西部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高地。同时,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资金,吸引社会资本介入,集中各类资金“办大事”,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初期产业资金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形成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导(爱基、净值、信息)。最后,在行业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来振兴行业基金。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县域金融活力,增加县域经济的金融供给。全县经济总量已占陕西省经济总量的一半。因此,提升县域金融活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也是陕西实现赶超的重要保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县域金融的活力:一是加强政策导向和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提高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效果。继续强化窗口引导作用,加大支农、支持小额贷款、扶贫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二是通过差异化监管政策,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的积极性。三是构建与当前县域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促进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根据县域经济特点,推动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专业机构,强化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功能,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第四,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县域投资比例持续达标的机构增加金融奖励和补贴。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职能,为金融机构投资金融资源创造良好环境。
根据潜在需求开发金融产品,不断提高全省金融运行效率。一是加快金融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形成机构多元化、竞争充分的金融供给格局。从金融供求匹配来看,总体情况是大银行服务于大项目和大企业,而小银行更面向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此,大型银行在大型项目和企业的金融供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中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它制约着提高这两类机构效率的内在动力。因此,有必要从金融供给方面打破这一局面,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放宽金融业的进入门槛,增加有效的金融供给,形成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和竞争性的金融供给格局。第二,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发挥市场逆转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整体效率。进一步深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增强银行业存贷款自主定价能力,加快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金融效率。三是加强金融债权保护,降低不良贷款核销门槛。建议政府部门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大对金融债权的保护力度。同时,建议财政、税务部门降低不良贷款核销门槛,简化相关核销程序,建立贷款核销补偿机制,允许独立核销的贷款在税前单独列支,调动和保护独立核销的积极性,为金融市场化稳步推进创造稳定有序的基础环境。
标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须充分挖掘需求潜力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957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各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