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低端“魔咒”将打破 高门槛时代开启
本篇文章2898字,读完约7分钟
本报记者梁报道
自《中国制造2025》出版以来,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行业,从国家政策来看,其利好消息层出不穷。
近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研究,今后将出台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政策。目前,20亿元的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引导资金已经到位。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业将向中高端发展。
华南智能创新研究院院长曾海威认为,20亿元智能机器人导航基金的到来,是机器人产业“国家效应”的又一次发展,机器人产业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迎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机器人的“诱惑”
说到中国的机器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根据数据,沈阳金杯汽车公司发现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agv机器人。15年后,该研究所诞生的宋新agv与通用汽车全球采购部签署了agv机器人供应合同,结束了中国机器人只能进口不能出口的历史。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机器人列为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和模块化、扩大其市场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工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内人士预测,未来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机器人产业指导意见,到2020年,机器人应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设备产业体系,工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万亿元,实现设备智能化和制造过程自动化。
为了鼓励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16年4月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要求,将在五年内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机器人产业体系。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机器人已经逐渐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医疗、教育和服务机器人,它们的智能也在不断提高。
从中央政府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机器人产业规划,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市场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双重效益下,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发展迅速。
据统计,中国有20多个省份和40多个机器人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机器人企业的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加到800多家,与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超过3400家。其中,仅浙江就有280多家机器人企业。
相关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到10.2万台,累计拥有量将接近45万台。本地机器人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从2012年的不到5%增加到2017年的30%以上;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80多万台,潜在市场需求价值近5000亿元。
然而,据优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建坤称,尽管机器人行业的投资热情很高,但目前的市场大多是中低端,有的要么购买国外设备集成,要么购买国外核心部件组装,不到三分之一的机器人企业拥有知识产权。
王建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China Sankei Shimbun)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许多地方政府部门要么通过补贴间接支持用户,要么直接向机器人制造商提供资金支持,如技术改造基金、股权投资和第一套溢价补贴。”一方面,这导致了重复的工业建设,支持制造企业购买本地设备的政策,并使机器人企业遍地开花,导致大量低端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它引发了恶性竞争,扶持政策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再生产和轻研发,催生了一批资金周转快的弱小企业,引发了低成本的恶性竞争。”
门槛将提高一半,企业将被淘汰
机器人的过度发展现象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例如,一些观察家说,服务机器人目前仅处于机械设备阶段,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方面,服务机器人进入家庭的必要性是什么?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你的工作能力如何?另一方面,目前,服务机器人带着安全问题进入家庭。与传统家电相比,服务机器人需要一个网络物联网环境,而物联网本身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前,负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强调,越多的机器人在风中,每个人就越清醒。企业规模的扩大固然重要,但能力要跟上步伐,否则就会下降。
在去年7月的机器人产业峰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王维明指出,国内机器人产业存在过热风险,并呈现出低端高端产业的趋势。目前,由于市场需求和金融机构的帮助,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处于前沿,也可能存在盲目发展的虚拟之火。
王维明毫不犹豫地表示,现在各地都非常重视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成为政府的客人,得到资金、土地等各种扶持政策的支持。
针对机器人行业重复建设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今年表示,就自主品牌而言,工业机器人大多是低端产品,机器人行业存在低端产业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辛说,目前,他正与各省市和机器人产业联盟研究,发布差异化指南,细化产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促进各地科学合理发展。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目前正在制定行业准入条件,以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低端工业机器人风险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通过行业内的分析,目前,机器人的发展是“大而不强”。这一次,监管当局将努力提高进入机器人行业的门槛。
产业监管政策可能即将出台,因此未来两年,机器人市场也将进入调整期,整个产业的“新陈代谢”将加快。
“不言而喻,进入机器人行业的门槛已经提高,所以国产机器人的低端生产能力也将被淘汰。未来,整个行业将在高端领域发挥其实力。”浦华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叶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机器人市场仍然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者,他们带着资金进场,却没有带来技术贡献,这势必加速机器人“泡沫”的形成。因此,未来的机器人市场注定要“洗牌”,大量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企业将会消失。
针对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曾坦言,首先要推进机器人创新,进一步整合产业创新资源,推动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立,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其次,要弥补不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第三,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机器人应用,推动机器人在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领域的应用。最后,要培养人才,进一步落实制造人才规划纲要,加大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办好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一旦监管政策出台,重塑机器人行业就没有悬念了."王建坤表示,技术领先、规模优势突出的大型龙头企业将从中受益,后续还会有一定的并购。
“随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对机器人的要求也更加智能化和高端化。”曾海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核心技术,工业科研水平落后。其次,由于技术水平的缺乏,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底部,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所垄断,所以打造自己的品牌需要一段时间。
一些观察人士还认为,未来几年将是机器人行业的“洗牌”时期,开放的市场将为所有国内外企业提供平等的机会。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打破低端和低质量的“诅咒”,防止机器人产业陷入低端。
标题:机器人产业:低端“魔咒”将打破 高门槛时代开启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6844.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