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新闻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郑州发生的大小事,我们致力于为网民提供郑州新闻、健康,娱乐 、女性、房产、影视、图片,汽车等生活信息传播服务。

主页 > 郑州新闻 >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来源:郑州新闻网作者:锦体更新时间:2020-09-14 20:53:43阅读:

本篇文章3064字,读完约8分钟

国内炼油厂的夜景来自百度

在中国的能源系统中,没有哪种能源像石油一样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情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摆脱“穷油国”的帽子,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以王曼金溪铁矿为代表的中国石油(601857)工人开发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并以“宁活不到20年,拼命夺取大油田”的热情和无私奉献取得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各界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和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热潮。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给现代化建设提供能源支持,巩固经济腾飞的基础,一大批石油工作者在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一线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到2017年原油产量进一步提高到2亿吨左右,不断巩固自己作为石油大国的地位。

大约160年来,世界石油工业经历了几次变化

石油不仅是支撑现代汽车工业、航空空工业的重要燃料动力资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生产数百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农药等。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获得了“工业血液”的美誉。

广义而言,石油工业是指开采石油、含油岩石和天然气并加以提炼的工业部门。具体来说,它包括油气地质勘探、开发和石油炼制、油气储运等。人类发现和使用石油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古埃及和印度曾用石油制造天然沥青和煤油灯。中国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的《水镜注》和北宋科学家沈括的《孟茜笔谈》都有关于石油利用的记载。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人们普遍认为德雷克井的成功钻探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从这个计算来看,石油工业的历史并不长,不到160年。石油科技史专家、中国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王才亮将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从1859年到20世纪20年代,石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1859年,一位名叫德雷克的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钻了第一口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油井,开启了现代石油工业。在接下来的60年里,石油产量增加到大约1亿吨。形成了以灯用煤油为主导产品,以蒸汽机驱动的冲击钻为主要采矿工具,以螺栓连接铁管的管道为主要运输方式,以蒸馏为主要冶炼工艺的石油工业体系。美国、阿塞拜疆和墨西哥成为当时的主要产油区。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从192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随着大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工业体系迅速扩张。在大约25年的时间里,全球石油产量在1945年飙升至3.66亿吨。随着折射地震、反射地震等勘探技术和新钻井技术的应用,美国和委内瑞拉发现了大型油田,中东地区显示出诱人的石油开发前景。

第三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80年,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过去的35年里,原油产量增加了近8倍。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迅速增加,中东已成为世界能源中心之一。随着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苏联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国家。墨西哥、英国、挪威等主要产油国在墨西哥近海石油开采和欧洲北海石油开采方面取得了突破。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第四个阶段,世界石油进入缓慢增长期。据统计,从1979年到2008年的30年间,全球石油总产量仅增加4.2亿吨,达到36.5亿吨。从2012年到2017年,年产量保持在41吨到44亿吨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页岩油产量近年来持续增长,推动该国原油产量攀升至世界首位。

经过40年的发展,国内原油年产量达到2亿吨的高水平

1959年9月26日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一个里程碑。东北松辽盆地三号基准探井的工业油流标志着在东北肥沃土壤中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大庆油田”,它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年产量为4000万至5000万吨。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使中国摆脱了石油短缺的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4年初,“华北石油之战”开始,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高产油田相继被发现。中国原油产量逐年增加,到1978年已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保持高产稳产并不容易。1979年后,原油产量连续两年停滞不前,呈下降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据中国石油咨询中心咨询专家、原华北石油战斗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地质师查全恒介绍,当时有关部门将农村“大合同”的经验引入石油行业,决定从1981年起对石油行业实行“一亿吨原油生产合同”政策。具体来说,石油部完成1亿吨的产量指标后,可以出口多产的石油和节省下来的自用油,所得外汇全部留作进口设备和技术;国内和国外石油价格之间的大部分差额是为石油勘探和开发基金预留的。“石油合同”极大地调动了石油战线工人的积极性,效果很快显现出来。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的新水平。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适应世界海洋石油的快速发展趋势,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企业。大约一年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负责管理和经营中国重要的炼油、石化和化纤企业。1988年4月,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立。此后,中国石油工业基本形成了以陆上、海上和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分工明确,自主经营的格局。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1998年,国家对石油工业进行了战略性改组,分别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99年,中石油、中石化(600028)和中海油进行了重组,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公司。2000年至2001年,三家股份公司成功海外上市,国有石油公司产权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为石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5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5亿吨,近两年保持在2亿吨左右的高位。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走出去”25年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今年6月29日,北京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步评审结果。新疆油田公司领导的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与技术和马湖特大型油田的发现通过了初步评价。“马湖大发现”已成为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成果最高奖的唯一候选人。麻湖超大型油田的发现得益于石油勘探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在此之前,国内外还没有在凹陷区成功进行砾岩规模勘探的先例。经过20多年的艰苦探索,中国石油人终于突破了“勘探禁区”,建立了凹陷地区砾岩油藏的勘探理论和配套技术体系,发现了10亿吨级的马湖超大型砾岩油田,开辟了中国新的石油基地。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2017年8月6日,塔里木盆地顺北坪2井钻井深度达到8433米,创下亚洲最深井和最深定向井两项纪录,标志着中国油气田超深井钻井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正是这个世界级的钻井和完井问题得到了解决。平均埋深超过7000米的顺北油气田有成功开发的可能。

今天,中国在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无疑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与改革开放初期完全不同。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正处于一个观念需要更新、装备落后、人们的战术和绝望精神弥补的阶段。查全恒指出,直到1983年实施外汇留成政策后,大型计算机、数字地震仪、测井仪等先进勘探设备才被引入油田,法国、美国的地震队和测井队被引进,以加强我国西部山区和沙漠地区勘探技术的研究。1989年,中国发动塔里木石油俱乐部战争,中国油田呈现出“两新两高”的新面孔(即采用新技术、新管理体制,实现高水平、高效率)。

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油田的技术进步为“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1993年3月,中国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项目,同年10月,与秘鲁国家石油公司签订塔拉拉油田7区作业服务合同。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共有34家石油公司参与了210个海外石油项目的投资,累计海外石油开采权产出1.9亿吨,也带动了中国石油技术和设备进入美国和中东油气田,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标题:让“工业血液”不息奔流(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系列报道之能源篇(12))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5990.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郑州新闻网介绍

郑州新闻网立足郑州,纵览世界,依托郑州资讯优势,通过互联网提供最新、最快、最鲜活新闻资讯。为促进郑州市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郑州扩大开放、走向世界服务。利用网络手段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的新闻、信息,引导郑州新闻的舆论导向,能过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发布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方位资讯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