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规则内外一致 银行业开放提速
本篇文章2621字,读完约7分钟
专家和银行业专业人士表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化不仅能有效吸引外资,还会对国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业务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在实施与境内外投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后,值得期待的是放宽更多外资银行的业务准入。
为推动已公布的银行业开放措施尽快实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3日发布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则的决定》(601988)(以下简称《决定》),取消了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境外持股比例的限制,实施了与境内外资本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不断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表示,在推进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宏观管理部门建立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持续改进机制,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进金融领域安全审查及相关审慎监管机制的完善,维护金融稳定。
专家和银行业专业人士表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化不仅能有效吸引外资,还会对国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业务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在实施与境内外投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后,值得期待的是放宽更多外资银行的业务准入。
开放措施正在加速
《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废止《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遵循国民待遇原则,不对外资投资中资金融机构单独作出规定,对中外资本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行政许可措施。
二是取消了《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对外资在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删除上述三项许可办法相关条款中的规定,即单一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作为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对单一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或单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投资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对上述机构的总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
三是明确外资银行的监管属性和法律适用。根据中外资本平等对待的原则,明确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中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根据持股时机构的机构类型实施监督管理,不得因外商投资而调整银行的机构类型。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中外投资者参与银行业的规则体系,保持监管规则和监管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四,明确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资银行不仅要遵守相关的金融审慎监管规定,还要遵守中国关于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的基本外资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坚持适度自主开放不仅会对整个银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而且会带来明显的积极影响。保持金融体系长期开放,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但实现持续稳定的道路是漫长的。券商认为,金融体系建设是关键。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应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开放需要法律体系的同步跟进。
根据毕马威最近发布的《中国经济观察》(以下简称《毕马威报告》),2018年是中国金融业快速开放的阶段,这表明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而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外国投资的热情有望再次高涨
上述银监会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表示,今年以来,银监会的对外开放措施有序推进,外资银行的许多分支机构已在前期获得批准。目前,欧洲、日本等许多外资机构提出了合作要求,提出了许多新的合作方向。
在曾刚看来,《决定》取消了各种法律法规中规定的限制,这些法律法规过去只将外国资本视为一种投资者,不再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群体。
“对于外国股东来说,一方面,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监管当局搁置了“一案一议”的'空,这意味着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空控制权或操作自主权将会扩大。”曾刚表示,扩大控制权或企业自主权将增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此前,外资机构的战略投资一直在持续进行,有一段时间存在“进与退”。外资撤出背后有一些原因,比如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现金短缺,但部分原因是非国民待遇制约了外资的发展。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时,曾刚认为没有必要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世界上所有国家对金融领域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进入金融领域的外资给予国民待遇并不容易。外资最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中国已经取消了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外资股比例的限制,这为外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空间。空越大,潜在收益和回报就越大,这是吸引外国投资的一个好办法。
曾刚指出,有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放宽业务准入水平,以实现中国与外资的一致性,如外资银行和外资在其他非金融机构的业务准入。"总的方向是这样的,但它需要一个逐渐着陆的过程."
毕马威的报告建议,国内金融机构应关注如何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有效吸收海外优质投资和技术;海外金融机构应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以适应中国的金融监管环境,避免水土不服;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该认真规划如何在进一步开放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中外合作共赢。
中资机构的公司治理是有利的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鲶鱼效应”值得期待。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外开放的意义已经从“招商引资、引进体制、引进智力”聚集到“引进体制”,这有助于完善和优化公司治理机制、风险管理体系和业务运营模式。
曾刚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改善不言而喻。首先,银行业有一个额外的资本补充渠道。近年来,由于监管收紧等因素,中国各银行越来越依赖资本。此时,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强大的外资机构的进入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和便利。
其次,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近年来,相关部门把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因此,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其持股比例可以相对较高,因此在董事会中有发言权,这将对内部人控制形成有效的约束。
此外,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后,许多先进合规的理念会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外资机构历史悠久,对审慎经营有着独特的理解,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外资机构的成熟理念有利于中国银行业形成稳定的发展模式。欧美发达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和零售业务方面拥有成熟的技术和理念,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和竞争力。
标题:股比规则内外一致 银行业开放提速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7895.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