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医改: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本篇文章1964字,读完约5分钟
一旦本文所描述的分层诊疗模式形成,人们会用脚投票,愿意选择一个更方便的社区医院进行首诊,这可以大大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小医院“空门”的尴尬局面。
记者笔记
本报记者李海南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要转变以治病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健康为重点,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处于改革第九年的新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时期,医改方案不仅关系到建设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度相关。站在2017年改革的门槛上,如何部署和继续推进医改相关工作的实施,不仅是《规划》肩负的使命,也关系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到当前医疗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深入实施的背景。众所周知,“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认识到,目前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医改进入关键时期和深水区,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任务更加艰巨。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医疗技术的创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深化医疗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计划》分阶段确定了发展目标,2017年的关键作用日益突出。
根据该计划,到2017年,中国将基本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策框架。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更加高效,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政策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分级诊断和治疗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也是缓解医疗慢性病的解决方案之一。至于目标明确的制度建设和任务落实,实际上是无法回避和脱离坚持医疗、医疗保险和医药联动改革的本质要求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三个医生”的联系,并将其视为影响医疗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关键点。应该说,这也影响到“十三五”期间相关重点任务的推进。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险、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大体系建设要有新的突破,相关领域的改革要统筹推进。不难发现,分级诊疗和药品供应保障这两项关键任务直接对应着“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方面,《规划》明确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多种形式的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快速分流、上下联动的医疗新秩序。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将逐步完善,85%以上的城镇将开展试点。到2020年,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体系。为此,将围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公立医院参与分级诊疗、促进形成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持续服务模式、科学合理引导人民医疗需求等具体任务。
显然,一旦这种分级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形成,人们会用脚投票,并愿意选择一个更方便的社区医院进行第一次就诊。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可以大大缓解。
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计划》重申实施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消除以药补药的需要,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充分装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家药品政策体系,理顺药品价格,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爱吉、净值、信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足。
事实上,打破以药补药的做法,实现医药分离,与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的医疗转诊制度、良好的药品供应体系和患者的医疗习惯密切相关。参照国际经验,不难发现,摆脱以药补医有一个基本前提,即改善医院和欠发达社区医院门诊量大的问题,鼓励分级诊疗,平衡医疗资源,形成有效的转诊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体系和现代药品物流体系。
因此,实现上述分级诊疗和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促进二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医疗改革的誓言,缓解甚至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慢性病。因此,人们不妨期待“十三五”期间医疗改革任务向新的方向部署和发挥。
标题:“十三五”医改: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969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