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 促养老PPP发展
本篇文章1939字,读完约5分钟
9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与国家老龄办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养老服务配送服务改革的通知》,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性,降低了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创造了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通知要求尽快打破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和民间资本潜力,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培育和建设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
“通知”要求增加“发布”的强度。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审批流程分为项目审批(或项目审批和备案)、土地使用审批、规划建设申请和施工许可四个阶段。在每个审批阶段,牵头部门统一受理申请材料,统一组织其他审批部门进行并联审批,监督协调审批进度,在流程时限内完成审批,并将审批结果统一告知项目建设单位。探索实施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区域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不再对本地区特定养老投资项目的交通影响、水影响和地震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审查。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养老机构相关审批程序,简化设立养老机构的申请材料。申请人在设立养老机构时能够提供服务设施产权证明的,不再要求提供建设单位竣工验收资质。养老机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对环境影响小、需要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养老机构实行记录管理。取消部分机构的消防检查程序。1998年9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未进行改造或扩建(包括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使用变更)的,无需办理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或者投资小于30万元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手续。支持加快完善服务场所产权登记程序。对于新建养老机构或利用现有建筑申请设立涉及房地产登记的养老机构,房地产登记机构应通过“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等措施,依法加快房地产登记程序,提供高效便捷的房地产登记服务。
《通知》要求加强“管理”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制定养老机构管理行政执法指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处理养老机构的行政违法行为。养老服务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信息应当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中国信用”网站依法公示。建立社会评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群众报道和媒体监督的作用。鼓励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各相关部门应建立养老服务举报投诉制度,并在接到举报投诉后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
《通知》要求提高“服装”水平。各地要及时主动地公布本地养老服务的供求信息,以利于社会力量和公众的了解、查询和利用。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设立养老机构需要提交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材料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在服务窗口和政府网站上公开。按照统一采集、及时准确、共享的原则,积极做好养老机构运营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公示工作,明确采集的具体内容,建立数据比对工作机制,推进协同监管和信用约束。《通知》强调提高政府准确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能力。各地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的支付方式应逐步由“填砖”、“填床”向“填头”转变,补贴应根据实际服务的老年人数量支付。对服务残疾老年人的补贴标准应当适当倾斜。鼓励各地采取公共建设和私营经营的方式,委托企业或社会组织经营政府所有的养老服务设施。梳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将其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培育和支持合格供应商进入。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鼓励养老机构和服务企业依法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连锁、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鼓励建立以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的养老投资基金,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
[解释]
据业内人士称,到2020年,中国老年消费市场将达到3.3万亿元。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放开将有助于首都各界进一步参与养老服务市场建设。
根据经纪研究报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金融和财政政策在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和为个人养老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如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美国的商业护理保险和住房反抵押贷款。在我国养老保险财政政策的实施中,仍然迫切需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后期相关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公私伙伴关系在老年护理行业的应用有望为老年护理服务行业注入新的资金支持。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良好,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市场供给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老年用品行业市场日益升温,对老年用品、辅助器具和保健品的需求旺盛。
标题:十三部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 促养老PPP发展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995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