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系统让农户诚信风气变成贷款“硬实力”
本篇文章2189字,读完约5分钟
核心提示:完整的信用信息是农村经济实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重要条件。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个人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低息贷款。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重庆管理部和重庆市分行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试点,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在乡镇建立了重信用的新民俗。
新华社记者张驰
完整的信用信息是农村经济实体获得金融资源支持的重要条件。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个人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低息贷款。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重庆管理部和重庆市分行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试点,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在乡镇建立了重信用的新民俗。
-农民没有抵押贷款,也没有记录:融资似乎很困难,但缺乏信贷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抵押品和信贷信息,农民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贷款。目前,农村地区的融资问题表面上很难融资,但实际上是缺乏信息和信用。
我以前差点想在外面借高利贷。重庆市巴南区碣石镇海棠村村民兼种苗种植者胡燕(音译)告诉记者,他从沿海地区学习种苗繁育技术后,回到家乡创业。金融机构要求他担保或出示信用记录,但由于他离开家乡多年,回国时间很短,他的艰苦条件不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成本难以承受。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巴南支行负责人表示,从正规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农户贷款单户金额小,分散在贷款户中。一方面,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农业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不够强,尤其是农民对自身信用重视不够,在抵押担保措施不足的情况下,贷款风险相对较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管理部的调查,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缺乏抵押品等传统硬件,而反映农民劳动技能、农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及其流转、养老和医疗保险等软信息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银行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不愿放贷以规避信贷风险,也不敢发放大量信贷。
特别是,许多农民从未与银行建立过贷款关系,他们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信息系统中仍然没有信用记录,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收录了重庆市1792万人的信息,覆盖率仅为50%以上。
——农村信用体系:让农民的软信息成为贷款的硬动力
如果信用困难,就要弥补信用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重庆管理部在重庆市巴南区开展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试点项目表明,对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的100多种农户信息进行加密,供金融机构选择,可以大大增强农户贷款的信用强度,解决该地区的农户信用贷款问题。
自2010年试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巴南中心支行牵头研发了西南地区首个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整合了分散在区农委、林业、土地、社保、涉农银行等11个单位的172种信息。农民的个人权益,如农田、林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过去都是由贷款人员手工核实,几乎都涉及到,试点地区的涉农信贷信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加密网络共享。到16年底,该数据库已收集了236万条各种信息,覆盖18万农民和103个专业合作组织,分别覆盖99%和31%。
该数据库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进入农户的门槛,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放贷,规范了村民的信贷行为。巴南区还建立了由政府牵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相关部门、两个村委会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信用村镇。通过对乡镇行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乡镇两委不良贷款收缴情况的调查,每年对信用乡镇进行一次评估并滚动评选,被评估的乡镇将获得整体的信用倾向。自2012年以来,信用村镇评选已进行了4次,共有66个村镇(街道)获得信用村(镇)称号;13个村庄和1个城镇失去了荣誉称号。
信用村惠及每一个村民,因此大多数村民都自觉偿还贷款,村委会也有相应的措施积极维护村集体信用。巴南区海棠村书记春竹告诉记者。
截至2016年底,重庆涉农余额4676.89亿元,同比增长6.85%,其中农民贷款余额1335.83亿元,同比增长12.42%,当年新增贷款145.26亿元。
-推广价值表明:乡镇机构的信心有所提高。
巴南区各级政府在建设诚信乡镇的过程中发现,诚信意识的树立不仅使农民受益,而且进一步改善了乡镇的民俗风情,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集体意识明显增强。
在巴南,人人守信、全村受益的思想逐渐确立,信用行为得到有效引导和规范。比如,和华村的一位村民用信用卡透支了2万元的贷款,逾期无法偿还时,村委会立即采取行动,积极组织协调,为债务人做好工作,督促债务人挖掘还贷潜力,使银行有了不同于村组织的感觉,增强了涉农银行支农的信心。
从巴南整个地区来看,自2012年信用村成立以来,信用村没有出现农民不良贷款。同时,信用村镇建设中的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评价促进了民俗风情的不断完善,有效遏制了黄、赌、毒、战等危害,显著净化了民俗风情。例如,2016年,碣石镇海曙村的治安案件数量比2015年下降了18%,信访3起,比2015年下降了4%,一般纠纷15起,比2015年下降了50%;在2015年和2016年,于东街大中村没有发生治安案件和信访。2016年,共有2起一般性纠纷,比2015年下降了8%。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对农村基层有很强的积极效益,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困难,为两权抵押奠定了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应进一步推广。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清认为。
标题:农村信用系统让农户诚信风气变成贷款“硬实力”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9975.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