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核心定位: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谢建超张力元青
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了广东创新发展大会,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年初召开以创新为主题的省级工作会议,旨在确立全年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和思路。
会议对荣获2016年广东省科技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战略,不断开创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会议。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把握创新意味着把握发展,寻求创新意味着寻求未来."胡春华表示,广东作为第一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省份,正在努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首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跃居全国首位。2016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52家,总量19857家;二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双引擎”在深圳、广州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九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监管行业的近五分之一;第三,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2016年,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首位;第四,创新经济蓬勃发展。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监管行业比重为27.6%,珠三角比重达到32.5%,分别比2012年高4.3和4.8个百分点。
马兴瑞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地位。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全面系统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要狠抓任务落实,抓住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八项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克服困难,认真落实,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优化创新服务,深化科技领域“发布、管理、服务”改革,下决心减轻各类创新主体的负担,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和动力。要营造热爱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增强全社会创新发展意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广东真正成为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集中力量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会上正式发布了《广东省2017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今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超过2.3万家,并实施大型工业企业R&D机构全覆盖,重点推进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设立R&D机构。此外,广东省将在2017年加大新R&D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包括启动技术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爱智、净值、信息)建设,建设三个新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要点》还指出,要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部署,出台《珠江三角洲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R&D新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八个重点”的落实, 孵化繁育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核心技术研究、创新人才建设和科技金融一体化。
数据显示,2016年,珠江三角洲国家自主创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研发支出超过19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59%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业务收入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统计企业的50%以上。
胡春华强调,广东将牢牢把握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地位,把握成果转化的关键。同时,我们将在珠江三角洲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1+1+7”创新发展格局,努力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多支柱新兴产业体系。此外,广东应大力加强R&D的科技。一是加快在企业中设立R&D机构;第二,在大学里加强R&D;第三,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第四,加强创新人才建设。
广东计划全面深化与港澳台的创新合作
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在讲话中表示,广东将完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机制,实施国家“一带一路计划”,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
袁宝成还表示,广东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大型科研项目,鼓励科技园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全面深化粤港澳台区域创新合作,加快建设粤港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创新圈。
根据《要点》,2017年,广东将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支持海外华人专业人士在广东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
《要点》指出,广东将加强粤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继续推进粤港创新走廊建设,加快香港科技园、香港应用科学院、香港高等院校等创新成果向广东省转化;加强粤港澳青年交流,支持企业、专业人士和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发展,推进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程和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建设。
标题:广东核心定位: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418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金融 “活水”送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