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通降成本政策“最后一公里”
本篇文章1713字,读完约4分钟
宜欣
两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降低税收负担、融资成本、制度交易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和物流成本,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各部门、各地区加快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企业对降低成本不敏感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降低成本政策的红利已经显著释放。通过减税、减费、降低“五保一金”企业缴费比例、降低电价等措施,相关制度不断完善,降本政策取得了实效。到2016年,实体经济中的企业成本将减少约1万亿元,这对有效缓解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困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100元成本同比下降0.1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5.97%,同比增长0.19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8.5%,扭转了2015年利润下降的局面。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继续全面落实各项降本安排。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100元成本同比下降0.15元,并在去年年末的基础上继续下降;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6.47%,同比增长0.4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继续稳步提升。同时,随着成本降低政策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分享了成本降低政策的红利。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的季度问卷调查,2016年第四季度,25.7%的被调查企业享受到了与降低成本相关的优惠政策的帮助和支持,分别比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高出3.6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企业降低成本的感觉需要提高。然而,从企业在实体经济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降低成本的效果与企业的预期仍有很大差距,企业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他们呼吁政府出台更有力的降低成本措施。例如,《人民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娃哈哈、三一重工、海尔等10家企业的负责人,了解到虽然降低成本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压力,但高成本仍然是制造企业最大的困难。为此,企业呼吁进一步简化管理和权力下放,清理和规范中介服务等。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问题。降低成本的宏观效果显著和微观感知缺失所反映的矛盾和问题表明,降低成本政策的“最后一英里”尚未完全打开。其原因不仅与政策执行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传导机制不畅有关,还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分化有关。这也与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能力不足、采用的成本比较方法不合理、对降低成本的效果缺乏耐心等密切相关。同时,它们还与劳动力、环境等要素成本随着资源禀赋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有关。
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正是因为企业对成本降低效果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决定企业成本水平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这表明不是所有的成本都可以而且需要降低,也不是所有的成本都应该而且能够由政府来降低,更不用说所有的成本都应该而且能够由中央政府来降低,而是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来推动。总的来说,政府应该努力改造和优化经营环境,企业应该努力提高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能力,中央政府应该做顶层设计,地方政府应该做配套和具体实施。一方面,各部门、各地区要继续把重点放在全面落实国发[2016]48号文件要求上,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传导机制不畅等政策问题上。统筹兼顾,长短结合,加减乘除,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制度设计,通过加快政策细化、具体化和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各时期的政策重点,特别是针对税收负担过重、制度交易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物流成本上升等突出问题,要及时应对,加强沟通,做好政策研究和政策实施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了解、学习和理解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央和地方政策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提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制造、创新营销模式、应用供应链管理、实施目标成本管理的力度,提高自身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能力,积极疏通实施相关成本降低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累竞争力。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标题:发挥好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通降成本政策“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6424.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