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领衔团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机制
本篇文章688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证券网消息一个由中国学者领导的国际团队17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份报告,称寨卡病毒网站的突变将增强亚洲寨卡病毒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这一新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寨卡病毒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广泛传播。
据新华社5月18日报道,寨卡病毒、登革热和日本脑炎是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宿主。自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已在南美洲和其他地区广泛传播,并发生了小头畸形和其他与寨卡病毒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寨卡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分为两个谱系,即非洲和亚洲谱系。寨卡病毒在南美的流行主要是由亚洲病毒主导的。
关于这种病毒还有很多未知的地方,学术界正在加紧相关的研究。中国清华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学者组成的团队对寨卡病毒的发病机制和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这份报告,在自然界中,蚊子传播的病毒在宿主和蚊子之间传播。蚊子可以通过吸血从宿主的血液中吸收病毒,从而被感染。先前的研究表明,登革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1可以大量分泌到宿主的血液中,并且血液中的NS1蛋白可以与病毒同时被吸入蚊子体内,这有助于病毒通过抑制蚊子的肠道免疫系统来感染蚊子。
该报告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程红说,他们发现寨卡病毒的NS1蛋白有能力有效地帮助病毒感染蚊子。亚洲寨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S1上的一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导致NS1蛋白分泌能力增强,使病毒有效感染蚊子,导致蚊子的病毒感染率急剧上升,这可能是寨卡病毒广泛流行的原因。
程红还表示,有了这一科学依据,学术界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特点,还将有助于新型疫苗的研发,为防治蚊媒病毒提供生物学依据。
标题:中国学者领衔团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机制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664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