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苏祠“人蚁大战” 7厘米长蚁后被生擒(图)”
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在三祠博物馆,为了挖掘白蚁巢挖了2米。
12月21日,在眉山三苏祠,200多年历史的斗篷旁,白蚁专家张传文挖出了直径70厘米的蚁巢,成功活捉了长约7厘米的“蚁族”。
三祠历史悠久,但深受白蚁困扰。 园林内的木质古建筑基本上被白蚁破坏,白蚁成为三苏祠古祠被破坏的第三号“杀手”。
“从2007年开始,三苏祠邀请了专家,每年都与白蚁“交战”。 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挖一百多窝,今年只挖三窝。 这证明祠堂里的白蚁越来越少了。 ”三苏祠园林基础设施部主任林小平说。 现场直击
挖掘地面,2米30岁的蚁后被活捉
12月20日清晨,来自湖北黄冈的白蚁专家张传文,早早来到斗篷旁。 两天前,他发现这里有白蚁行动的痕迹。 张传文说,这里土壤松软,接近古建筑、池塘,通风阴凉,是白蚁喜欢的地方。
上午8点半,沿着白蚁挖的路挖2米深,眼前出现了直径约70厘米的“宫殿”。 张文和同事毫不迟到,迅速挖了副窝,捅了主窝。 “白蚁很聪明,一刮风,草动了,蚁后和蚁后都会转移到地下道,找不到了。”
挖掘主巢后,出现了约7厘米的蚁后。 张传文发现,蚁后、蚁后已经被小白蚁包围“抬起”。 “我想逃跑! ”张传文赶紧伸手抓住,被兵蚁反击,戴手套的张传文轻松地拽了蚁人、蚁人。
2月21日,张传文取出装有“蚁族”、“蚁族”的矿泉水瓶,说:“这只蚁族至少30岁了。 正值壮年,一天可以繁殖2000多只白蚁。 幸好我拽了一下。 ”。
体长约7厘米的蚁后。
第3号“杀手”的板子被咬了,只剩下皮
“和许多古建筑一样,三苏祠也‘被白蚁’凝视着”。 据林小平说,三苏祠古建筑多为砖石结构,祠内年龄在百岁以上的古树多。 白蚁喜欢吃木材,除了潮湿发霉、发生火灾外,还成为加速破坏三苏祠古祠的第三号“杀手”。
林小平说,白蚁几乎对三苏祠博物馆内的古建筑形成了包围之势,大部分古建筑都被白蚁侵蚀。 "特别是东厢以东的木板墙,被它们咬得只剩下皮. "
据传文介绍,白蚁分泌的酸性物质,用钢筋混凝土也能开孔。 “白蚁害怕光,经常从建筑物内部进行破坏。 那是因为常常很难被发现”张传文说:“这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如果不加以防治,两三年内就有可能被吃掉空。 发现得晚。 ”。
从2007年开始,三苏祠博物馆开始了“灭蚁行动”,来到湖北的专家队,开始寻找白蚁巢。 “当时挖白蚁巢300元,但白蚁太多经费不足,‘灭蚁行动’暂时停止。 ”林小平说。
“人蚁大战”
第一个回合:
板的散布时间变长时失效
据林小平说,三苏祠古树多,过去曾遭受白蚁之害。 “位于三苏祠的木结构建筑,几乎都被咬过。 ”林小平说,10多年前,受技术条件限制,只能对白蚁进行杀灭,唯一的办法是给木材打药。
“但是药效有限吗,白蚁适应药性,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白蚁可能在增加。”林小平无奈地说。 第二回合:
寻找蚁巢的白蚁也可以隐藏痕迹
从2007年开始,三苏祠重金邀请湖北白蚁专家开始挖掘白蚁巢。 “白蚁很狡猾,所以走的铁轨被土覆盖着。 如果没有经验,就完全找不到。”张传奇。
正因为白蚁很狡猾,这个窝经常不会消失。 张文指着不远的地方说,两年前,他注意到这里有白蚁的痕迹,就挖了一个小窝。 “当时无视这个大窝,让他逃过一劫。 ”第三回合:
白蚁间因添加诱杀而感染
据张传文介绍,为了不损伤馆内的古建筑和古树,他们制定了别的战略。 “例如三苏祠馆内的旧建筑物会投入‘诱杀包’,但在旧建筑物外和旧树附近会发掘‘诱杀孔’。 ”。
据统计,工作人员仅年就设置诱杀坑372个,诱杀包2311个。 “白蚁中毒后,会相互传播,最终实现驱除”专家发动的人蚁解体战争还在继续
林小平表示,近年来“灭蚁行动”成效显著,发现的白蚁巢逐年减少,今年迄今只发现了3窝。
但是,据张传文报道,白蚁的防治还将继续。 “一对蚁后、蚁后每天繁殖数千只蛋,几个月后变成白蚁。 根据分工,工蚁要找食物,兵蚁要负责保卫家园,繁殖蚁要离家,自己找地方建新房子。 ”。 张传文说:“繁殖蚂蚁成活率低,只有千分之一,但生存下来后会迅速成长。”
“我们与白蚁研究所签署了协议,人蚁战争将继续”林小平表示,相信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彻底消除蚂蚁危害的风险。 知识链接
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有白蚁的名字。 白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木材和纤维素为食。 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分工严格的昆虫,一旦群体组织遭到破坏,就不容易继续生存下去。 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 除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白蚁科尚未发现外,其余4科共有300种。 分布范围很广。
日常生活中,经常将白蚁和蚂蚁混淆。 其实两者不是同一类,白蚁有2亿5千万年的生存历史,蚂蚁只有6千万年的历史。 华西都市新闻记者李庆摄影报道
标题:“四川三苏祠“人蚁大战” 7厘米长蚁后被生擒(图)”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2214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