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 文明乡风树起来
本篇文章3084字,读完约8分钟
制图:蔡华为
核心阅读
农村振兴,农村文明是保证。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丰富口袋的同时,丰富心灵和内涵,增强农村文明的软实力,使文明的农村风貌、良好的家庭风貌和淳朴的民俗风情成为农村的普遍做法,使农村不断振兴?各地丰富和创新活动形式,农村文化“活”了起来。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如何激活文化,发掘地方文化的时代价值,振奋精神?
山西运城盐湖区
文化引领,乡村乐于看到新的氛围
3月16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村民张喜海不仅没有索要彩礼,还送给她一份特殊的嫁妆:一个家风和家训的牌匾。在婚礼上,张锡海多次与女儿结婚。“结婚后,我们必须尊重我们的姻亲,与邻居和睦相处,努力工作。我们不能失去我们的家庭风格。”
张锡海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他说,在雷家坡村,每个人都不爱钱多钱少,房子又大又小。他们爱家多而不和谐,孝顺老人,身体健康;娶个媳妇,娶个女人。如果你不爱少于田多田和有一个小事业,你会爱一个家庭风格和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盐湖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开展舜帝德孝文化和关公钟毅文化的文化实践活动,先后评选出550名“十佳孝女”和“百佳孝女”;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文化讲堂志愿者布道小组活跃在农村,举办了1600多次讲座,22万多人受到教育和启迪。
盐湖城区委书记王济民说:“农村振兴不仅需要发展工业、壮大经济,还需要振兴文化、振奋精神。”据报道,该区有150多个与“六位一体”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园,如老人日托中心、文化报告厅、农民书店、文艺宣传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各村签订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会、新乡县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
充分发挥新乡圣贤、基层宣传员、群众文艺团体等地方人才的骨干作用,发掘盐湖城区民间艺术、民间活动等地方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农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的各个方面,激发全社会尊德、向善的积极能量。
在东郭村,刘海水退休12年,创作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等10种漫画“袖珍本”,读者超过38万人;由普通人(603883,诊断单元)创作和表演的大量文艺节目,如揭州镇村的现代眉剧《打碗》、雷家坡村的快板《赞美我们的好妻子》、曹无村的《贴心老年厨房》,广受欢迎。
[点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空对空,而是应该贴近人民生活,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找到一个结合点。选拔好媳妇、好孩子、好婆婆,吸引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农村村民中营造了团结互助的友好氛围,值得借鉴。
如何在填充公共文化设施“短板”的同时,让文化在村民周围扎根?
河南单城
精神滋养,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几天,河南省单城市白马镇老鸦行政村的贫困家庭刘老汉非常开心。“这仍然是党的政策。有线电视已经到家了,我已经看了一台清晰的电视,一分钱也没花!”截至2017年底,全县130个贫困村有线电视信号全部开通,广州市中心无线数字信号全部覆盖。
“最近几年,村里有很多大学生,有的还拿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溧水镇大王庄村的图书管理员王东海自豪地说:“我觉得我们农家书屋也有一份功劳。”据介绍,目前全县有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87个村级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518个农村书店。
我们不仅要填满硬件的“短板”,还要送上文化的“大餐”。
“回龙川”、“朝阳沟”……3月3日,“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如期在县城世纪广场举行。豫剧的经典唱段、精彩的情节和细腻自然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现在每个周六和周日都有演出,我们真的上瘾了。”老戏迷段叔叔表达了群众的心声。
同时,在朱元行政村文化广场,村里的秧歌队正在紧张排练竹马干船舞。55岁的徐晓霞被选为村秧歌队的队长。“近年来,村里的文化广场已经建成,秧歌队也成立了。在我们37名秧歌队员中,年龄最大的赵春花都已经78岁了。”因为秧歌队想参加全县“春耕节”的民间艺术表演,赵春华的老人每天都没有缺席排练。"为竹园村争光,争光."
走进阿林村,美丽的图画、美丽的书法、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家风家训、扶贫政策等内容跃然纸上……这样的文化墙在单城随处可见。
“文化墙是有插图的,直观的,人们很容易理解和认识。”85岁的画家李洪亮介绍说,全县各级书画界有400多名成员,民间团体有近万名书画爱好者,他们花时间在全县23个乡镇从事书画美化工作。
如今,单城农村有丰富的排舞、腰鼓、戏剧、书画等文化活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过去看表演的农民现在成了表演的“主角”。仅去年一年,就组织了239场“农民舞台艺术”活动和585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农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人民生活越来越滋润。“乡村文化的振兴不仅美化了乡村面貌,而且培育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的乡村风貌。”单城县县委书记谭格说。
[点评]在振兴农村文化的道路上,要弘扬正气,抑制不正之风,丰富思想内涵,增强农村文明软实力。同时,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农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在保留农村记忆的同时,如何塑造“乡镇文化”,让人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石人湾村
创新载体,文化财富传承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策正在实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春风又一次破门而入。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每一句话都是高水平的……”在自编的音乐伴奏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河哨镇石人湾村的舞蹈队队员李银莲,戴着丝带和腰鼓,时而欢快地轻轻跳起。
“我父亲说过,热爱文学艺术的人应该把他们的热情传递给每个人,分享和帮助是最大的幸福。”李银莲牢记着父亲的话。石人湾村有许多像李银莲这样热情的人。从村东的“二妈”李,到村西的“老大哥”郝宝明,再到热情的村长刘润良,石人湾村的祖先们都把助人为乐作为第一要务。有了良好的家规家训,世仁湾村才能在新的时代展现新的时尚。
“打竹板在我心中是明亮的,大地在赛汗歌唱。门前的三个包实施得很好,美丽的乡下人笑了...这是我们镇文化站站长在创作后教我们排练的。”刚刚表演快板的村民张厚厚告诉记者:“不要把我们看成一个小山村,但环境卫生并不比城市差。不仅是每家门前的三个袋子,村子东边的海子湖也被我们清理干净了!”
石人湾村党支部书记严虎威指着文化广场旁边的布告栏对记者说:“他们刚才弹的快板叫‘村规民约’。”这是在这个公告栏,他们几乎熟悉。”
如果说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是石人湾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那么村东的村史博物馆则是石人湾村人民乡愁的源头。“这是我们村里张拴柱家用的石磨和米斗。这是刘庚根老头用过的玉口旧烟壶……”在村历史博物馆,颜虎威指着陈列的旧物件笑着说:“不要别的,拿这些东西,就是为了留下文化财富,让年轻一代记住他们祖先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重塑和振兴我们石人湾的勤劳精神。”
怀念乡愁,回馈乡亲是石人湾村外出人员的共同愿望。多年来,石人湾村的“乡镇文化”让所有村民对促进全村工业发展大加赞赏。全村的“乡镇人才”施展才华,吸引投资举办了两次“石人湾梅子旅游文化节”。“牵线搭桥”促使村委会与天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黄芪种苗种植试验基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分院合作建设经济林产业园示范基地...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国家级贫困村的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达到5000多元,59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
[点评]在农村振兴中,文化是灵魂,农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重建。有必要继承并让村民记住他们的乡愁,并与时俱进,从而更新农村文明的新气象。
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09版)
标题:文化振兴 文明乡风树起来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4170.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