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升级 不良“假出表”无处遁形
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张宇编辑陈郁
银行不良资产“虚假陈述”的伎俩已经暴露无遗。近日,海南银监局对三亚农村商业银行、海口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发出行政罚款,针对银行通过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虚报不良贷款、人为调整监管指标的违法行为。
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已将违规不良资产列为重点检查任务之一。在监管的强力聚焦下,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到银行信贷资产登记流通中心、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上,运用“十八大”积极、真实化解不良资产。
据记者采访,银行“做假账”有三个基本程序:签署出票人协议、秘密代持、叠加各种“渠道”隐瞒关联交易。然而,千变万化是与其根源分不开的,而戳穿这些常规的方法就是渗透监督。
银行“虚报”不良贷款的主要目的是粉饰监管指标,美化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
“不良贷款的周期,从产生到最终收回和变现,通常持续2至3年。一些银行面临监管指标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转移不良资产,将它们剔除出表外。”银行家们说。
熟悉上市程序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真正了解不良资产质量的内部人士,一些银行采用“渠道”业务模式实现所有权上市,但保留收益权,以避免“出售”一些高质量的不良资产。
所谓的“渠道”意味着最终的出资者和初始资产都是银行,中间有更多的“烟雾陷阱”。例如,所谓的“出票人协议”是指银行将不良资产暂时交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理,私下签订协议,几年后收回。这是一种暂时的上市行为,最终的风险承担者是银行本身。
秘密地互相持有,即银行想尽一切办法把“坏男孩”放在别人家里,作为交换,并秘密地帮助其他家庭管理“坏男孩”,并私下同意交换收入权,然后在几天内归还。
此外,通过各种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一个复杂的结构被设计出来,银行卖掉了“坏男孩”,但让自己的兄弟把它买回来。所有这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风险是由银行自己承担的。
如今,这些方法无处可藏。监管部门强调,不良资产的不清洁或虚假报告不应通过违反规定签订抽逃协议或回购协议、非法转让各种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实现。,不良贷款不应由/shell公司或其他平台和相关账户融资。
在监管压力下,银行加快了不良资产的真实转移和处置。近日,记者发现,银行不良资产频繁在银行信贷资产登记流通中心、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上市和转移。根据这些平台的上市数据,在一个季度内,有数亿不良资产在这些平台上转移。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些平台并不是排他性的,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挂在多个平台上进行转移。在上述平台上,煤炭开采、洗选业、白酒制造业等行业的不良信贷资产的收益权可以真正转出表外。与此同时,各银行仍在通过表内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等方式实现真正的不良报表。
标题:监管升级 不良“假出表”无处遁形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464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