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中国造福世界
本篇文章3886字,读完约10分钟
三峡水电站开泄壮观景象
四川锦屏一级水电站高305米,创造了拱坝高度的世界纪录
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三级水电站由中方建造,享有“非洲三峡工程”的美誉
三峡工程展望
中国参与建设的巴贡水电站
(这张图片来自百度)
对中华民族来说,大自然似乎特别关怀。大自然灵巧的手“勾画”了这片灿烂土地上的数千条河流,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淮河、黑龙江和雅鲁藏布江...几千年来,他们一直面向大海,无休止地奔跑,这不仅为我们孕育了数千里的荒野,也营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培育了共同的民族情感。此外,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这种惊人的能量往往转化为壮丽的诗画等艺术形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却很少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学习现代水利水电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一批世界闻名的水电工程,成为世界公认的水电强国。不仅如此,我们还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我们的水电工程技术和积累的水电工程经验,使那里的人们能够获得低成本的电力,点亮他们的生活和梦想。
总装机容量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利用的/0/房间是巨大的
据统计,到197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867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6亿千瓦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的水电家园。鉴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水电基础薄弱,“文化大革命”十年来造成的巨大破坏,挽救这样一个家庭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配置和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是中国水利电力工业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建于1957年,三年后投入运行,年平均发电量为19.6亿千瓦时。刘家峡水电站“黄河之珠”,建于1975年,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水电站。
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电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世纪80年代,光绪、岩滩、漫湾、隔河岩、水口等水电站的“五朵金花”相继建成;20世纪90年代,五强溪、李家峡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开始建设;到2000年底,随着万家寨、二滩、小浪底、天生桥、大朝山等一大批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77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位。
2004年,以公伯峡水电站1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010年,以小湾水电站4号机组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2012年,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入运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此后,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一系列巨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中国在世界水电领域保持领先地位。2017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为3.41亿千瓦,发电量为1.1945万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球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26.9%和28.5%。
据最新统计,我国水电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约为6.6亿千瓦,年发电量约为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100年利用后的1000亿吨标准煤。中国水电发展水平为37%(按发电量计算)。与发达国家相比,水电发展水平往往达到70%、80%甚至90%以上,仍有很大差距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水电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2020),到2020年,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8亿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1.25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25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7亿千瓦,年发电量将达到1.4万亿千瓦时。
打造海外“三峡工程”,帮助当地梦想成真
中国水电资源的特点和困难决定了水电开发所面临问题的独特性和挑战性,也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水电工程建设世界纪录:2008年全面投产的水布垭水电站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龙滩水电站于2009年全面投产,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小湾水电站于2010年全面投产,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拱坝;糯扎渡水电站于2014年全面投产,是亚洲第一座粘土心墙堆石坝,世界第三高。它们是中国水电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尊重和信任的最坚实的品牌工程。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引进了中国的水电技术和能力建设,并与中国在水电规划、建设和投资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8年1月是老挝水电开发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月。1月22日,老挝南排水电站建成投产仅三天,由中国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川圻省纳内4水电站就顺利开工,这不仅给老挝能源结构带来了深刻变化,也极大地推动了老挝实现建设“东南亚电池”和成为地区能源中心的国家发展目标。大约半个月后,远在非洲喀麦隆的中国企业建造的满维来水电站主体工程通过了验收。3月10日,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巴基斯坦德尔贝拉水电工程第四期工程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并举行发电仪式,标志着中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最大的水电工程进一步“扩容”。两个月后,在南美的巴西,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接管了全国第九大水电站——圣斯芒水电站,并开始提供30年的运行和维护服务。这就是中国水电“走出去”的节奏:时间是以天为单位计算的,而空跨越了几个大洲。
在中国水电“走出去”的故事中,帮助埃塞俄比亚从“非洲水塔”变成“非洲电力塔”无疑是最感人的篇章之一。2011年,缺电的埃塞开始建设季布三级水电站,这是非洲最大的水电工程,被称为“非洲三峡工程”。其总装机容量达到187万千瓦,几乎相当于以前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作为项目的承包商,这家中国公司奋斗了五年,不仅完成了项目,还把所有的机组投入运行。加上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建成的特凯泽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埃塞俄比亚不仅实现了电力自给自足,还实现了电力出口。
马来西亚还有一个三峡工程,那就是巴贡水电站。位于沙捞越州巴雷河上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40万千瓦,大坝高达205米,水库容量超过长江三峡工程,达到438亿立方米。2002年,由中国水电和当地公司组成的马忠水电合资企业赢得了该项目的投标,并于次年开始建设。2010年底,项目完成并移交。2013年,该项目获得第三届国际堆石坝里程碑工程奖,成为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的典范。
大坝工程技术向世界级施工创新迈进,创造奇迹
经过实践和提炼,我国水电工程技术已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别是在大坝工程技术和水电设备开发等核心领域,形成了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整个产业链的高水平集成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建设专家马洪琪表示,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我国大坝工程技术也发展迅速,取得了一批世界级的技术创新成果。例如,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工程全长2309.5米,最高坝高181米,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其建设标志着中国大坝工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马洪琪说,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的体积高达1600万立方米,如何实现大坝混凝土的快速优质浇筑是施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当时工程队在施工技术上有四大创新:一是基于塔带机连续浇筑混凝土的综合施工技术。它由传统的吊罐浇筑转变为一站式连续混凝土生产工艺。在该浇注系统中,混凝土由各混凝土搅拌站通过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塔带机,水被收集并水平和垂直输送。第二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突破传统的经验判断模式,开发了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浇筑计算机集成监控系统,实现了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和优化调度。从1999年到2001年,三峡大坝连续三年浇筑能力超过400万立方米,创造了世界最高的混凝土年浇筑强度。第三,二次风冷骨料技术。三峡工程低温混凝土生产系统是世界上最大、温控要求最严格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夏季要求生产出口温度为7℃的低温混凝土,因此首次采用二次风冷骨料技术。四是混凝土综合温控防裂技术。采取了选择优质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出口和浇筑温度、水冷、表面保温和流水养护等一系列温控措施。根据浇筑坝段的监测温度,实施个性化的水冷措施。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为三峡工程赢得了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百年工程奖等荣誉。2017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总设计师郑守仁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2016年9月26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荣获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菲迪克2016杰出工程奖”,被誉为“诺贝尔奖”。马洪琪认为,溪洛渡水电站的获奖,在于其建设过程中开发应用的数字大坝技术和智能温控技术。
溪洛渡“数字大坝”系统集成了信息、网络和可视化技术,首次实现了大坝行业大坝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数字大坝”侧重于预测和预警,分为施工监控系统和模拟分析系统两部分。施工监控系统集中收集和显示设计、进度、质量、施工监控等信息,综合收集混凝土浇筑计划、原材料检验、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温度控制等数据,覆盖大坝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系统主要分析大坝温度控制、应力、开裂风险、安全性、浇筑进度等,并提出预警和预控措施。溪洛渡“数字大坝”系统采用信息技术,使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真正细化和个性化,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大坝施工质量实现实时、在线、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溪洛渡拱坝在“数字大坝”系统智能温控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数字大坝”系统的智能温控技术。为了控制最高温度、降温速率和温度幅度,在混凝土中埋设一个数字温度计,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建立并实现了大坝智能水冷温控系统,能够稳定跟踪和无线采集混凝土温控数据和冷却水管供水情况;得到混凝土在实际浇筑条件下的理论温升曲线,并将其导入“数字大坝”系统,与实测温升曲线进行对比,为控制温升过程和最高温度创造条件。温度异常预警,通过软件和电磁阀自动控制水流量和水温,以满足最高温度、冷却速度和温度幅度不超标的温度控制要求。
标题:水电中国造福世界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552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