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入托”不再难(民生?民声)
本篇文章1433字,读完约4分钟
政府主导、私营和多管齐下的托儿所市场发展将使“小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母亲休完产假后,谁来照顾孩子是个大问题。在阅读论坛的许多母亲中,经常有人要求可靠的育儿建议,但很少有人别无选择,只能回答。市场上的托儿所实在太少了,“无法进入幼儿园”已经成为许多0-3岁儿童家长的心脏病。
对于大多数有年幼子女的父母来说,如果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家中的老人没有退休或者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们照顾婴儿,护士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选择:请阿姨。然而,近年来,城市中抚养孩子的价格飙升。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每月5500-6500元的费用只能用于初级育儿,有一点经验的育儿每月费用是几万元。这笔开支对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年轻父母担心的是,如果他们支付高价,他们仍然买不到安心。小哺乳婴儿基本上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完全依赖看护者。然而,国内市场是喜忧参半,中介机构是无效的。幸运的是找到了一个健康负责的阿姨。要求科学喂养和启蒙往往是一种奢望。
许多家庭把希望寄托在专业托儿所上。然而,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幼儿园”一度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些托儿所逐渐出现在市场上。然而,这些机构要么走高端路线,收取大量费用;要么走家庭托儿所路线,要么以出租屋为场所,既没有合规的硬件,也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即便如此,有限的托儿所仍然很受欢迎,家长们也不容易拿到配额。根据上海市妇联2017年初开展的调查,88%的上海登记家庭和10多万名2岁儿童需要托儿服务,但上海所有托儿机构只能招收1.4万名儿童。
在我国,托儿所并不总是那么少。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有超过988,000个3岁以下儿童托儿所和幼儿园。如今,60后和70后,许多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父母工作和抚养孩子。然而,近20年来,幼儿园,尤其是公立托儿所的数量急剧下降。在独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减少托儿所的数量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二孩家庭的逐渐增加,对托儿所的需求又迅速增长。
为了实现“有一个好孩子”,确保3岁以下的婴儿能够得到有效的养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解决管理缺失问题,完善托幼机构监管机制。据了解,我国苗圃市场没有明确的审批和管理部门。许多教育部门说,学前教育从3岁开始,0-3岁的托儿所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已经停止发放托儿所许可证。管理的缺失使得许多愿意走标准化路线的社会资本组织无“路”可寻,无“门”可进,而一些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低质量幼儿园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疯狂成长。
-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加强儿童保育服务的公共属性。托儿所有自己的公共属性,依靠市场驱动的社会力量来提供护理,并且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尚未完全融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公立幼儿园不仅数量少,而且投入不足。国外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如将发展包容性儿童保育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弥补标准的不足,完善相关标准。由于缺乏准入、评估和考试标准,市场上幼儿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家庭托儿所可以以一套三居室公寓开始上课,教师依靠没有育儿资格的家庭保姆。托儿所服务涉及3岁以下的儿童,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财富。食品安全、活动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很重要,而且标准也不低。
保育员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我们希望各方携手,政府主导,私营部门同步,多管齐下发展幼儿市场,让“花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人民日报》(2018年7月13日,第17版)
标题:让“入托”不再难(民生?民声)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642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