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据初步统计,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0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同比增加5548亿元。
总体而言,上半年流动性较为充裕,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注重总量调整和结构性支持的平衡,取得了良好效果。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适度增长,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融资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体现了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增强,也体现了杠杆作用的不断推进、融资成本的降低以及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先支持。
从结构上看,上半年发放给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96.3%,比同期高出22.5个百分点。上半年,央行持续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包括有针对性的RRR减债和中期贷款机制,丰富了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来源,满足了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需求。融资结构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截至6月底,企业及其他单位本外币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比全部贷款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进步,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银行等资本供给主体顺应供给方结构改革的导向,根据国家战略主动调整贷款结构,重点支持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互动。
这可以从信贷供给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中看出。上半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贷款增长反映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中长期贷款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贷款资金供给也为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中长期金融支持。上半年,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72万亿元,占各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幅的79.9%。
与此同时,工业领域供应方结构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工业企业整体效率继续提高。上半年,中长期工业贷款增加4354亿元,同比增长1069亿元,也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吸引了中长期信贷资金的投入。小微企业继续获得更多的流动性和金融资源。6月末,服务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占服务业贷款总额的30%以上。一方面,信贷政策与“分销服务”、减税和减费等财税政策相协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利用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小微企业已成为信贷资本投资的“红海”。
随着改革红利的释放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生产指标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进步。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过程中,结构性去杠杆化和风险防范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运行抗风险能力提高,为深化改革赢得了更大的窗口。
从去杠杆化角度看,上半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有望在去年底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的同时,也降低了微观杠杆率。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加,委托贷款减少8008亿元,同比减少1.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863亿元,同比增长1.5万亿元。这反映出渠道业务和表外业务在强监管下收缩,去杠杆化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发挥。在压缩渠道和表外业务、缩短融资链、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化的过程中,银行机构也留出了更多的信贷规模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与去杠杆化相对应,上半年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银行经营效率和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潜在风险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新《资产管理条例》的出台,使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趋于规范,多层套汇和规避监管的问题得到了纠正,有效防范了存量和增量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与此同时,监管当局加强了对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这些曾经远离监管边缘的金融行为不断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逐步改变了行业无序发展和风险不断暴露的局面,缓解了行业整体风险。最近召开的下一阶段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动员会议提出,按照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总体部署,还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现有风险,消除潜在风险,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系。
据行业分析师称,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正处于加速转变增长势头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融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金融工作应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要把握结构性去杠杆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打好基础,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标题: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653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