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入佳境:港澳开花 内地结果
本篇文章2667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时代周刊记者发现,粤港澳高校有近190个本科合作项目,粤港澳高校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立了78个项目,粤港澳首批联合实验室建立了5个项目。
《时代周刊》记者杨颉
粤港澳产学研合作迎来新机遇。
7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荆礼虎透露,粤港澳教育行政部门对大湾区大学建设已形成共识和建设思路,到2035年,大湾区将基本建成与现代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社区。为了与世界级的海湾地区相匹配,资源共享、联合办学、人才流动和科研成果转化将成为大湾区大学合作的四大趋势。
“自2005年以来,广东省率先推进省与部门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省内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工业、学术和研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深入、更广泛和更开放的新机会。”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黄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是,总体而言,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背后的科研水平仍然薄弱,高端创新人才集中度低,前沿研究平台缺乏。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这也是对港澳产业升级科研资源的补充。
据《泰晤士报》记者报道,粤港澳高校有近190个本科合作项目,广东高校和港澳台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已建立78个项目,粤港澳首批联合实验室已建立5个项目。此外,广州南沙信息科技园、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所、深圳虚拟大学园等合作基地也相继建成。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粤港澳产学研合作历史悠久。
自2004年成立“粤港高新技术合作专责小组”以来,通过实施“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积极支持香港成为创新和科技交流合作的前沿基地,深化粤港澳区域合作,有效推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东莞明基电子科技集团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项目于2016年底正式投产运营。根据自动化的实际需求,公司结合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设计制造了一种电缆加工行业通用机械手,解决了车间生产人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加工成本。
“工业-大学-研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学有技术和资源,企业有市场和需求。高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为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和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解决产品或设备研发的技术瓶颈问题,双方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该项目的负责人张宏卓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早期,粤港澳科技合作多以委托为基础,很少进行多层次、多主体、多要素的直接合作创新。然而,随着香港、深圳、澳大利亚和珠海以及广州南沙等地一批粤港澳合作平台的建立,政府和业界也在探索建立粤港澳产业创新联盟,进行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国际技术转移。
7月20日,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访问深圳时透露,位于落马洲河套区的港深科技创新园(000021)的规划工作已经完成,将获得7亿港元协助开展前期工作,并强调将争取在2021年初利用园区的第一块土地建设研发中心。
以广深港为核心城市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区域也将对大湾区其他城市产生辐射效应。“在大湾区,以深港科技走廊为核心,连接粤港澳,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纽带,将有助于支持产业升级背后的科研需求。”黄对说道。
这三个地方形成了工业和科学研究的互补性
香港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四所qs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城市,拥有科研资源优势。目前,香港有6所大学在广东设立了8所独立研究机构。这些院校充分利用香港大学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创业孵化”的科技创新链,确保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发展对科研反馈整个链条的畅通。
今年7月,香港大学和广东药科大学在中山市成立了广州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并成立了香港大学生物医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共同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生物医学研究与开发,加快研发成果的技术转化和产业化。香港大学表示,创新平台将成为香港大学在大湾区的一个重点项目,有利于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和健康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香港大学实施转型研究战略,拓展内地发展。
近年来,澳门和珠海依托高校在中医药研究方面的优势,在横琴建立了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澳门高校也与内地高校开展了联合实验室合作。广东省最近发布的《广东省与澳门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促进广东省与澳门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中医药等行业的更好联系。
澳门科技大学在回应《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医药防治肿瘤转化医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已于今年4月16日正式揭幕。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表示,实验室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时间来研究。有望将研究成果产业化,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等疾病。
黄指出,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校企信息不对称、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沟通协商不畅、专业人才缺乏等。“受港澳科研和产业融合相对不足的限制,在大湾区的背景下,三地可以优势互补。”
促进科学研究和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
作为世界级的海湾地区,粤港澳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高效发展,除了需要高校、企业和相关科技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要政府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4月26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18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基金粤港联合资助项目(项目)指引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将资助粤港共同设立的R&D机构。支持,并规定2014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港共同设立的R&D机构可享受补贴,广东省不超过10家,香港不超过5家
同日,香港特区政府科技创新署宣布,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将于2018年接受申请。今年的计划分为三类,即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25个科技领域、内地的相关单位,以及由广东、香港和深圳政府共同资助的项目。
这也是目前粤港合作项目的模式,由粤港政府共同出资专项资金资助科研机构,以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但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黄向《泰晤士报》记者解释说:“例如,粤港澳合作项目的资金在跨境资金流通中不够顺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地的产学研合作。”
粤港澳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为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而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合和制度创新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专项科研经费为例,广东与中国其他省份的合作不存在上述问题,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对政府的新要求。
黄何冰说:“目前,粤港澳合作仍面临体制等深层次问题。”“我们也呼吁三地政府加强合作,围绕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科研经费的跨境使用,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简化科研人员出入境手续,加快仪器设备通关,加大对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标题: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入佳境:港澳开花 内地结果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714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