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十年后再升级:广州创新 佛山转化
本篇文章2921字,读完约7分钟
[摘要]广佛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9万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元。
广佛同城进入第十年。同城创新是两城融合的新命题。
8月2日,广州和佛山正式签署《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两市将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形成“广州创新人才+佛山转型中心”格局,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和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
其中,两市将在广州南站区和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建设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总面积约153.5平方公里。目前,示范区建设前期工作已纳入2018年广佛城镇化重点工作计划,为创新驱动合作提供了共同载体和平台。
站在城市化的第十个年头,广州和佛山不再满足于在基础设施、产业协调、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协议将广州和佛山重新定义为同一个城市,创新是起点。广州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而佛山将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两个城市在“创新”点相遇,试图整合力量,携手进入全球创新网络。
"广州可以为佛山提供创新人才."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港股01668)告诉《时代周刊》记者,通过广州与佛山的融合,原本居住在广州的人才可以来到佛山,为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然而,他认为广州不仅需要大学提供创新,还需要提供现代服务业来推动佛山的制造业创新。
道路通行和政治通行
八年前,中国第一条地下城际轨道交通线改变了“广佛候鸟”的路线。
陆离是其中之一。每周一至周五,她从广佛线前灯湖站出发,经西朗站换乘1号线,到达东山口站。这条路,她走了8年。在没有广佛地铁之前,她只能坐城际巴士到芳村汽车站,然后换乘地铁到达广州的公司。
这两个城市的文明脚步为广佛市按下了快进键。根据广佛地铁2017年年报,去年日均客流量为29.4万人次,总客流量为1.0721亿人次。2013年,日均客流量为13.4万人次,但总客流量仅为4896万人次。
这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逐渐扩大。单就公路建设而言,广佛之间有25条主干道通道,包括9条高速公路和16条普通公路。去年建成运营的佛山西站肩负着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一个站长”的重任(五个站长: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唐溪站、佛山西站,三个助手:广州北站、新塘站、南沙站)。今年春节期间,共运送旅客120.6万人次,与广州南站一起,形成了“东西联合”的交通枢纽
这两个城市经常来往,他们的感情自然变得越来越亲密。政务沟通已成为进一步整合的突破口。有着“好友谊”的佛山市南海区和广州市荔湾区率先迈出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跨城市政府服务的先河。南海区行署审批制度改革科副科长梁家杰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两个区在政府服务模式和硬件设备上相似。经过多次交流,初步确定了跨城市合作模式。广州荔湾区率先推出佛山“市民之窗”自助终端,突破地域界限,提供跨城市通讯功能。
运营成熟后,跨市运行模式逐步推广,佛山市南海区至广州市荔湾区、白云区和花都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南沙区和番禺区、佛山市三水区和广州市花都区分别开展了政府事务的跨市运行。从最初的行政审批到企业管理,政府合作现在涵盖了城市建设、交通、公安、食品、环境、医疗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州和佛山的边界逐渐模糊。这两个城市有100多个以交通对接为重点的城市化项目。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路网汇集了两市合作区域的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并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速了区域内的流动,从而创造了新的经济合作和分工,在高效的经济活动中激发了新的生产力。
数据显示,2009年广州和佛山的gdp总量为13946.52亿元,2012年超过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是总量的两倍。两市协同和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共享。
同一城市的新/0/发展空间
十年磨一剑。自2008年概念提出以来,广佛城市已经进入了第10个年头。如今,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全国城镇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珠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全国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这也是广佛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提高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城市化水平。具体到经济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增强两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发展程度。广佛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9万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元。
从这两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节奏可以看出端倪。2011年之前,广发银行的gdp增速相对较快,均在10%以上。此后,增长率放缓,近两年保持在8%左右。城市化之后,广佛迎来了快速、高速的发展,进而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在新的发展进程中,广发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推进协同创新的整合。“广州创新,佛山转型”已经成为新空同城发展的空间。从“广州大学+佛山制造”模式开始探索。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广州理工大学数控设备协同创新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理工大学研究所”)就是一个例子。这是由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佛山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打造的一个开放、网络化、集中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数控设备技术的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孵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解决方案,为高校提供成果转化平台."广东工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熊伟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中小制造企业对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创新成本高,人力资源有限,不知道从何入手。为了给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校的创新研发成果和技术需要通过平台进行转化。
针对佛山产业升级的需要,广工大学研究所引进并培养了装备数控技术团队。目前,研究所已与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制定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并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通过联合培训,加深人才对地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使企业更好地培养和留住人才。
该协议旨在进一步推广上述模式。广佛将充分发挥广州众多大学、众多科研院所和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佛山发达的民营经济、重要的制造业重镇和巨大的创新需求,促进两地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广佛创新融合度。
构建跨城市创新集群
广州拥有众多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创新资源,聚集了广东省近70%的普通高校和科技人才,97%的国家重点学科和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有44个省级新R&D机构,居全省首位。
然而,胡刚认为,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的大学仍然是教学型的,能够为制造业提供的创新资源有限。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进一步利用广州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佛山制造业的整合。
这也是广州和佛山在创新和合作方面的考虑。根据协议,两市计划在基础领域核心技术攻关、R&D新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生态、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等12个领域开展合作,重点打造三大合作板块:广佛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区、珠江水道创新带和广州大学城——国际科技创新城。其中,广州南站约36平方公里,荔湾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区17平方公里,东沙区7.5平方公里,佛山通道顺高端创新集群93平方公里。
目前,这153.5平方公里已列入广佛城镇化建设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两地共同打造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引进龙头科技企业共同落户,为广佛创新驱动合作提供共同载体和平台。
标题:广佛同城十年后再升级:广州创新 佛山转化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7739.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