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塑造生活方式 警惕文保中的“热岛效应”
本篇文章1862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魏)6月7日,“2017清华同恒学术周”分论坛在京举行。数百名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实践者和追随者聚集在一起,进行跨界、碰撞和探索,共同讨论了文化遗产如何塑造人们生活方式的热门话题。
后工业时代
工业遗产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生产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把我们从农业文化带到了工业文明,并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原始生产已经成为遗产,但这些遗产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工业遗产保护专家刘伯英在讲话中指出,工业遗产与其他遗产相比,是一种年轻的遗产类型,诞生时间短,影响深远。首先,在规划层面,工业用地更新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面对土地利用性质的调整、法律法规与保护目标的匹配等诸多挑战,首钢焦化厂探索了将工业遗产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制定保护名录、划定保护范围的实践。其次,在建筑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建筑师投资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使工业遗产能够承担公共服务功能;此外,在环境景观方面,工业景观与生态恢复和环境建设紧密结合,传承了独特的场所精神。同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通过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和艺术创造,基于工业遗产的机械美学有助于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建立文物登记制度
它是激活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认为,激活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关键是通过登记制度明确文物的民事权利,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进入公开市场的方式和法律规则,鼓励保护和利用。所谓“文物登记制度”,就是要明确文物权利义务的主体、客体和界限,即“谁能为什么做什么”,这正是激活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
以文德大厦和故居为例,赵副部长指出,文物登记制度可以起到明确主体的作用,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多次租赁等现实难题;在客体方面,在建立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化价值的内涵和载体,跟踪转售和利用情况,明确保护区划和土地边界,为进入公开市场创造条件;在权限内容方面,必须在登录过程中澄清与权限扩展和权限限制相关的问题;建立登记和公示制度,可以确保文化遗产的权利和价值内涵向全社会开放。通过登录系统明确产权,充分利用投资资金,鼓励投资多元化。到目前为止,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成熟,这将极大地方便登录系统的实现。
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的记忆
警惕文化保护工作的“热岛效应”
有时,推土机可以彻底摧毁一座城市几千年的历史,而重建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保护城市遗产,扩展城市记忆。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六根认为,城市记忆属于集体记忆,是对城市社会整体性的历史理解。他指出,城市化进程在不断扩大,“城市健忘症”现象十分普遍。此外,在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下,存在着孤岛现象。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孤立的遗产地的保护,而忽视对遗产地之间的界线和区域的保护。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遗产旅游过热造成的保护工作的“热岛效应”。所谓“热岛效应”,是指在很多地方,由于旅游、宗教、历史事件等原因,很多人主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得到很好的激活和利用,但仍有一些地方文化遗产被孤独地守护着,更不用说得到很好的重视、保护和利用。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生活脱节。
林六根认为,城市遗产保护应具备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在宏观方面,要保护城市的核心记忆,系统、整体、持续地保护城市中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承载核心记忆的景观环境、重要场所、礼仪建筑和中轴线等文化遗产;其次,在微观层面上,保护城市生活记忆,应该保护具有城市生活气息的遗产类型,如市场、码头、街巷等,从而在普通的街巷中反映城市生活模式。江苏省南京、常州、镇江等地的考古发掘强调了城市考古工作在保护城市记忆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人民的利益尊重祖国
砖厂——长城脚下古村落的活化、保护与利用
瓦场饭店的创始人唐亮讲述了她和丈夫在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脚下生活的十年间,对农舍、小学旧址和瓦场等古村落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故事。
在古村落的重建过程中,唐亮坚持扎根农村,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景观,不迁移当地村民,建设生活型村落,避免大规模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她认为,相关企业应保持对故土的尊重,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与村民和睦相处,发展双赢局面。在砖厂的建设过程中,她采取了具体的措施,如将改造项目承包给当地的施工队伍,在村内或村外雇佣村民,提供英语和国际礼仪培训,推广当地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000061,咨询单位),巧妙地将遗产活化和现代生活方式进行了创新和融合。
标题:文化遗产塑造生活方式 警惕文保中的“热岛效应”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178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