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是养老服务的根本
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孔娟徐囡
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老年人和全体公民的一大关切。人才是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有效提高老年社会服务质量的基础工程。当今社会,老年服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服务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是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保障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目前,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是:养老护士数量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低;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尚未建立;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整体数量不足,专业管理能力不足。民政部老年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不久前在广州举行的老年服务论坛上发言时指出,老年服务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政策体系、服务管理、科技和创新培养模式。
政策创新是保证。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老年护理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大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发展,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护理与教育相结合。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和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2016年6月15日,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第一批示范专业点名单》,明确要求各相关职业院校进一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服务发展的需要,完善并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更大规模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进民族高职院校养老服务。 上述新出台的政策为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支撑。科技创新的发展拓宽了空人才培养的空间。“十二五”期间,民政部认真落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一是发展人口健康技术,重点部署疾病预防控制、精准医疗、生殖健康、康复养老等任务。力争到2020年形成一个完整、持续的卫生保健体系。二是发展卫生服务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爱心基金会、净值、信息)服务的融合创新,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技术”示范活动。以智能服务、功能康复和个性化适应为方向,突破人机交互、神经-机接口、多信息融合和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功能补偿、生活辅助和康复训练等康复辅助工具,建立和完善人体心理和生理功能综合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方法,建立和完善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干预节点和适宜技术措施,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技术标准体系和解决方案。“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广阔,这对养老服务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研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服务、护理服务、中医药保健服务等核心技术岗位人才培养,建立前瞻性培养机制,为科技创新驱动的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出路。一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拓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渠道。从2015年到2016年,教育部和卫生规划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人员培训的文件。要求通过产销结合、校企融合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如北京的社会保障学院,已经建立了养老人才培训基地。一些机器人甚至开发了可升降的厨房用具、可升降的卫生洁具、全智能洗浴设备和老年人人机交互心理咨询系统。通过计算机测试和对话等服务手段,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渠道和模式的新途径。二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今后工作的重点:一是标准化,研发培训标准和实验推广标准;二是人才培养;三是通过社会组织推动行业评估机制的建立,探索国际合作模式,提升人才专业水平。如通过养老服务博览会、养老服务论坛等形式,引进各类人才的国际先进培训经验,逐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期望全社会形成合力,有效整合相关部门的教育资源,拓展各类新型人才的培养渠道,提高质量和效率,加快建立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评价政策、人才使用政策、专业岗位设置政策和就业补贴政策,建立科学分类、分级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标题:创新人才培养是养老服务的根本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221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