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纷纷逃离北京?政协委员:北京房太贵了!
本篇文章1442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两次会议接近尾声,一篇名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的文章获得了10万次点击。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作者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的某研究所。最后,他含泪告别了中国科学院,搬到了南京的一所大学,因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买房和子女入学。
“逃离北京”并不是科学界的一个独特话题。像许多带着梦想的“北漂”一样,生活在北京的年轻科学家承受着科学研究和生活挑战的压力。这个问题正是科技界代表在今年两会上所关心的。
我们理解你的压力
科学家们对北京生活的压力有着深刻的理解。“北京的房子太贵了。这是客观事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佳琪开玩笑说,即使以他一生的财富,他也买不起北京稍宽敞的房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也经历了艰苦的生活,他也为年轻科学家感到焦虑:“我们理解他们的压力。中国科学院拥有北京最好的科研资源和国际交流环境,也是中国优秀科研人员的集中地。然而,北京生活本身的压力确实是每个人都感受到的。”
王佳琪认为,对“逃离北京”的研究者应该理性对待,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这是研究人员在权衡职业、家庭和其他方面后做出的选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姚丹东也认为,“逃离北京”的故事代表了人才的正常流动。“每个研究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进行权衡。有些人可能更适合待在另一个地方。”他说。
每个时代都有长征
从目前的标准来看,王佳琪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他1963年毕业于本科,1966年毕业于研究生院,直到1979年才成为助理研究员。当时,王佳琪39岁。在这16年里,他有两个孩子。全家人挤在一个15平方米的奶酪房里。做饭在走廊里,厕所是公共的。当他在1986年成为董事时,他的工资只有200多元。
然而,王佳琪说,回想起来,当时并不觉得难受。“每个时代都有一次长征。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长征,都要有走长征的精神。”
在王佳琪看来,年轻人不必留在北京工作。“现在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各地都有高水平的研究所,这也是年轻人才的好选择。”王佳琪说:“即使他选择在中国科学院以外的地方工作,他也是在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贡献,他应该更加宽容地看待这个问题。”
我怎么能让你留下来
在王稼轩看来,留住人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让人们继续做生意。即使目前的情况几乎更糟,你也可以在这里做出更大的贡献,你可以考虑留下来;一是这种治疗是为人们保留的。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各方面都有很多机会。你可以选择压力较小的道路。"简而言之,我们必须给人才选择的自由."
姚坦东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财政支持,根据科研声誉和科研成果发掘优秀的科研人员,培养和扶持他们成为“种子选手”。
自201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不断开展“3h”工程,解决科研人员的住房、住房和健康问题,实施后勤保障体系规划,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对此,王佳琪表示,这是中国科学院“以人为本”的体现,但也应该注意到,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下子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实际上,北京的条件比东北和西北地区好得多。中国有一所中关村(000931,Buy)小学,不可能每个人都想去。”王佳琪说,“这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这并不是说如果你进不了中关村小学,你的孩子就没有未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来自贫困地区的杰出科学家来自我们中国科学院。”
(原标题:代表们呼吁理性看待年轻科学家“逃离北京”)
标题:青年科学家纷纷逃离北京?政协委员:北京房太贵了!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2866.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