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严防“病从口入” 实际否决率近三成
本篇文章1683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李丹丹)严格的ipo审核情况仍在继续,这体现在时间的连续性和过程的连续性上。
根据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自2016年6月以来,已有106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并终止了审查。自2017年以来,发行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拒绝率(包括终止审核和拒绝)接近30%,远高于发行审核会议单个环节的拒绝率,实际关闭率约为72.95%。
在严格控制下,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开始增强他们的审慎意识。据接近证监会的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受理了64家新的ipo企业,申请稳定有序,没有出现蜂拥现象,这是市场良性运行机制的体现。特别是证监会加大对把关人的问责和处罚力度后,相关中介机构更加注重执业质量和品牌声誉。
严格防止整个过程和整个环节进入口腔
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7年5月12日,今年共有244家初始企业完成,178家获得批准,22家被拒绝,44家自愿退出。据统计,今年结论的通过率约为72.95%,失败率为27.05%。
据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称,自愿退出的44家公司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在安排现场视察的过程中,有11家公司申请退出;在初审中,经初审指出企业存在问题后,6家企业主动申请撤回材料。
申请退出的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经营状况中的不利因素导致业绩显著下降,占大多数;会计规范化存在问题,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调整和会计工具的变化粉饰业绩;其他企业面临诉讼等案件风险,部分企业涉及战略调整或股权调整。
事实上,这不是今年的新事物,而是一种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精神。
据权威数据显示,自2016年6月以来,共有106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并终止审查,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和初步审查会议提出问题后自愿退出。审查机制产生的实际拒绝率远远高于开发和审查会议。
还可以看出,证监会对发行审核质量的控制不仅体现在发行审核会上,还体现在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上述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表示,在控制审计质量方面,中国证监会有很多措施,比如企业申报后通过抽签机制进行执业检查;例如,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动员全系统对有问题的企业、高风险的企业或需要澄清问题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据了解,中国证监会在审查初始企业时有两个重点关注点:一是防止虚假发行和虚假披露,通过报道、媒体提问和现场检查等方式防止此类企业上市;第二,为防范业绩操纵,中国证监会近期对一些通过关联交易、调整折旧、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粉饰业绩的企业予以关注。,或人为降低相关费用(如员工工资水平、广告费及企业其他必要费用)等行为,这是证监会关注的焦点。
良性机制表明守门人更注重质量和声誉
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上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加强了审慎意识,不再在报告过程中急于求成。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年报出来后,一般是ipo申报的高峰期,但今年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集中申报和蜂拥现象。中国证监会共受理64家新股发行企业,备案工作稳定有序。
根据以上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和中介机构在申请ipo时更注重申报质量;其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可预测性有所增强,企业不必早起摸黑排队。
这是一种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表明审计质量的控制不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已经开始重视审计质量的控制。上述人士表示,特别是在证监会加大对把关人的问责和处罚力度后,相关中介机构更加注重执业质量和品牌声誉。
一直以来,证监会鼓励中介机构,特别是保荐人,承担起提高报告质量的责任。如果中介机构发现保荐机构不符合发行条件,中国证监会鼓励其自愿退出,这将有助于节约审计资源,降低社会成本。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还告诉记者,在发行审核正常化后,目前的审核周期基本上是一年左右,这表明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正在提高。
资本市场不仅包括a股市场。该人士指出,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不同的投融资渠道,找到自己的融资渠道。当然,这涉及投资者适宜性管理、融资方式多样化、退出机制完善等制度安排。中国证监会也在不断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标题:IPO审核严防“病从口入” 实际否决率近三成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655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