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新闻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郑州发生的大小事,我们致力于为网民提供郑州新闻、健康,娱乐 、女性、房产、影视、图片,汽车等生活信息传播服务。

主页 > 郑州新闻 > 多家央企弄虚作假 只为经营层的收入和职位?

多家央企弄虚作假 只为经营层的收入和职位?

来源:郑州新闻网作者:锦体更新时间:2020-10-22 13:51:36阅读:

本篇文章2665字,读完约7分钟

这样做真的好吗?

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20家中央企业的审计情况,其中18家采用了虚假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和调整报表。近年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和利润的0.8%和1.7%。

这些企业为什么要弄虚作假?国有资产改革专家朱博山在分析《全国商报》时表示,虚高的收入与企业考核目标的完成密切相关,企业考核目标的完成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收入以及管理层的收入和职位。

另一方面,国家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军在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时表示,一些企业投资运营风险管控薄弱。其中,随机抽取的20家央企155家海外业务中,有61家产生了384.91亿元的风险。

18家中央企业“花里胡哨”装扮自己的业绩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审计署审计的20家中央企业中,90%涉及虚增收入。其中最常见的是非法买卖,至少有五家央企通过这种方式粉饰业绩,总收入达206.7亿元。例如:

2015年,中钢集团下属的中钢集团与另外两家公司非法开展购销业务,导致收入虚高3亿元,成本虚高2.87亿元。

2012年至2013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的邮电设备公司华北公司违规开展购销业务,虚增收入24.82亿元,成本24.5亿元,利润3200万元。

2012年至2014年,中国五矿集团下属的五矿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违规开展购销业务,虚高收入和成本各23.49亿元。

2013年至2014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广东韶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违规开展货物买卖业务,虚增收入和成本,实现超额利润30.16万元。

从2008年7月至2015年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集团)的子公司华能能源公司及其下属两个企业违规开展货物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和成本各154.02亿元,其中2015年各42.46亿元。

虚构的业务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常见方式。例如,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通过虚构风力涡轮机的购买和销售来夸大其收入和成本,包括2015年1.47亿元的夸大收入和1.45亿元的成本。

2015年,东风汽车(600006)有限公司子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通过虚拟销售业务虚增收入3.99亿元、成本3.4亿元、超额利润5894.54万元;附属神龙公司提前确认销售收入2.27亿元,结转成本2.17亿元。

此外,中央企业下的企业还通过不进行实物流通的购销业务、干预其他企业达成的交易业务、虚假劳动协议、虚假发票、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等方式实现虚增收入。

虚构业务“完成评估目标”

对于中央企业业绩虚增,朱博山表示,这与企业管理层任期考核压力、员工收入水平保障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年度绩效考核和任期绩效考核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层次..国资委根据年度和任期绩效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奖惩,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岗位任免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D级或定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D级,且无重大客观原因的,应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调整。

多家央企弄虚作假 只为经营层的收入和职位?

《考核办法》第22条明确规定,利润总额目标值与工资总额预算挂钩。“如果企业的收入规模无法维持,工资总额将受到影响,员工的收入将得不到保障。”例如,朱博山表示,企业员工支付的部分奖金直到领导班子考核期结束时才发放,但在此过程中已经发放了。到年底,发放的工资和奖金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应得的数额。此时,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多家央企弄虚作假 只为经营层的收入和职位?

近年来,SASAC的中央企业考核体系日趋完善。2016年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考核办法》明确规定,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发展阶段、管理缺陷和产业功能,制定有针对性、有区别的考核指标。

在朱博山看来,SASAC已经逐步从对中央企业年收入、利润和资产规模的基本要求评估向更为合理的评估标准过渡。SASAC管理模式调整后,不同职能类别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目标,SASAC也在朝着“管资产”的方向发展。

审计署:华能的103亿海外投资现在正在亏损

记者注意到,在对华能集团的审计中,除了上述虚增的收入外,审计署重点对华能集团总部及其六个二级单位进行了审计,并对相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和追踪。

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经华能集团集体决策,海外企业实施的103.27亿元并购项目因电力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而遭受经营亏损。数据显示,华能集团于2003年开始海外M&A业务,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全球同类企业前五名。

为了了解损失项目的详细情况,6月25日下午,国家商报记者致电华能集团发言人,但电话没有接通。

据公开信息,华能集团于2003年正式开始海外M&A业务,收购奥创50%的股权。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孙志勇在华能集团官方网站2016年的报告中表示:“此次收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华能海外发展和真正走向全球奠定了基础。”

谈到华能的国际化目标,孙志勇还表示,目前,在全球18家同类能源企业中,华能的综合实力在“十二五”末排名第八。根据设定的目标,我们应该在2020年达到世界前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委员会对华能集团2012年审计中指出的问题进行了审查,发现有四个问题在本次审计时尚未完全纠正。

专家:可以建立问责制度

在国家审计署审计的20家央企中,有相当一部分央企在华能集团等海外投资项目中出现亏损。

例如,审计发现,中化集团2007年至2011年投资的四个海外项目,由于误判情况,累计亏损36.21亿元。2007年至2012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可行性研究不足的情况下,收购了3个海外项目,金额为93.04亿元,2015年底计提减值准备41.71亿元。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总体而言,在审计署抽样调查的20家中央企业的155家境外企业中,有61个项目因投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调查论证不充分、风险应对不到位等原因产生了384.91亿元的风险。

审计署对2015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显示,审计署对10家中央企业进行了试点,在随机抽取的93家境外企业中,有62家存在论证不充分、未按程序报批等问题,其中10项重大违纪违法行为导致国有权益流失风险达142.7亿元。

对此,张卫华认为,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不能简单地说是成败,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国有企业的一些海外战略投资项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来判断项目的成败。然而,张卫华也指出,一些国有企业确实会盲目决策。要解决这些问题,海外投资项目最重要的是从市场化的角度考虑,同时建立国有企业盲目投资的责任追究制度。

标题:多家央企弄虚作假 只为经营层的收入和职位?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7886.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郑州新闻网介绍

郑州新闻网立足郑州,纵览世界,依托郑州资讯优势,通过互联网提供最新、最快、最鲜活新闻资讯。为促进郑州市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郑州扩大开放、走向世界服务。利用网络手段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的新闻、信息,引导郑州新闻的舆论导向,能过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发布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方位资讯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