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出炉 协调机制是“老大难””
本篇文章3296字,读完约8分钟
“长三角城市群”的提法要追溯到1982年。 虽然已经自然成长为东部沿海地区的“老大哥”,但今年6月初中央正式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计划”(以下称为“计划”)。 这是首次从国家战术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世界性城市群”。
与国内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这个承担着最大经济体量能源的城市群反而成为长江经济带最后落地的区域规划。
当然这可以看作压轴大戏,但也有观点认为,它滞后地折射出长三角城市之间历来就存在的许多复杂敏感的利益格局。
告别“诸侯经济”:
上海确立“心脏”的作用
对这个“计划”,上海的反应很迅速。 6月20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上海虹桥商务区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拉动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机会,加快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在国家战术层面上,并未将“大虹桥”直接写入“计划”,但无论是地区特征还是上海迄今为止发布的功能定位,这个聚集长三角密集交通网的枢纽都被视为驱动整个地区资源配置的“超级大脑”。
据记者了解,辐射整个长三角腹地的“大虹桥”已经被上海市政府写入了最高水平的战术安排,近30年来唯一差不多的就是25年前的陆家嘴开发。 当浦江对岸的陆家嘴成为覆盖全国乃至整个远东的金融中心时,上海下一个超市cbd毫无争议地被设定为“大虹桥”。
从时间节点上提醒,上海的“焦虑”程度还超出了中央。 “大虹桥”年前被要求“成为服务长三角,打造面向全国和世界的一流商业区”,这与中央长三角大象棋中对上海的期待有密切关系。
记者观察到,从目前发达国家世界级城市群城市体系来看,多呈“金字塔”形,即“世界级核心城市——几个地区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常规城市——数量众多的小城镇”的驱动模式。
和这些全球城市群一样,中央也在“规划”中赋予上海绝对的中心地位,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提升作为“全球城市”的功能,上海肩负着带领长江三角洲参加世界城市竞争的未来使命。 长三角城市群真的很想进入世界六大城市群。 上海很重要。
告别“诸侯经济”一定是中央的战术指导。 因为在任何世界级城市群中,拥有绝对中心地位的大城市都扮演着“心脏”的角色。 当年开发时,浙江某城市如嘉兴因担心上海较强的聚集效应影响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而采取了规避措施,但苏州、无锡自行采取错位分工与上海经济对接,目前嘉兴的位置特征与苏州不相上下,但经济地位不容小觑 在上海当地高中长时间研究都市圈的人拆散了记者。
但是,上海在地区内的现实并不理想,与周边城市的竞争特征差距没有其他全球城市大。 “苏州、杭州作为上海两翼最大经济体量的城市,一直提出与上海错位竞争,但事实上,这几年来,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招商方面都与上海发生了暗斗,上海的一个项目刚刚提到一半,对相邻城市税收和政策的灵活性和偏低, ”。 上述的人是这样坦率地说的。
上海统计局5月份刚刚更新的数据显示,上海工业行业继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总产值同比减少5.1%,其中老牌汽车制造业减少9.7%,但杭州、苏州这些数值均为正值。 多条评论认为,快速发展“大虹桥”不仅辐射长三角需求,也是上海未来几年自身经济驱动的引擎。
凄惨的同门竞争:
长三角产业结构相似度逐年上升
除了“龙头”上海需要加大马力增加自身经济活力外,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也存在布局分工模糊,引发了惨烈的同门竞争。 记者了解到,由于整个地区仍处于工业化进程,各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加快工业快速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城市地位的首要路径,各城市为加大gdp总量,将主导产业分为电子新闻、石油化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医药等
隐藏在“千城一面”背后的政府快速发展逻辑,体现在商业地产的爆棚中。 记者走过长三角,最大的感受是各地新城丛生,同一梯队的所有城市面貌惊人地相似。 根据几年前的数据,为了迅速弥补土地财政损失空,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长三角各城市管理层都在踩油门。 比如南京正在销售和建设的城市综合体超过50个,杭州就建议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
中国社科院财经研究院课题组曾发现,2004年以后,长三角整体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平均值连续7年上升,达到年0.795,但上海和江苏、江苏和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更高,近年来分别维持在0.9和0.85左右。 安徽和江苏、浙江的相似度系数近几年也在迅速上升,目前已达到0.8以上。
《规划》也将这些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现存的突出矛盾之一,“城市间分工合作不足,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严重,城市群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产业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挥协同效应,但从世界级城市群的例子来看,内部往往存在高度分工与合作的生态。
长期分工的模糊是长三角城市群这一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意义上的“富人俱乐部”,其快速发展的质量并不高。 记者了解到,人均生产总值、地平均生产总值等反映效率和效益的指标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还有差距,长三角城市群面积仅次于北美五湖城市群,但gdp排名倒数第二,略高于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人均gdp排名五湖城市群,
调整机制为“凸台难”
该门竞争的本质反映了长期以来困扰这片经济沃土的课题。 很久以前,珠三角经济圈从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的时代开始,长三角由于地跨多省市,发生了利益协调方面的顽疾。 这些都不需要属于同一个省内的珠江三角洲面对。
记者听到的观点是,坐在长三角“圆桌”上的负责人彼此行政级别不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设置一直滞后,实际上城市群规划仅次于法律第二定律,是协调区内城市共同快速发展的行为标准,但对长三角城市群来说,长久以来是完美的。
事实上,长三角城市群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并不新,但多年来的实际效果存在争议。 据悉,《规划》落地前,长三角城市群政府的协调机制主要依赖三个层面。 一级是副省(市)长级“沪苏浙江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座谈会”,每年举行一次,明确三省市合作的大政方针,但多位经济学家认为这没有“台上握手”联谊的嫌疑,没有建立正式的行政权力组织。
更现实的是第二级、市长级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商会”。 记者亲自参加过这一具有20年历史的协商会,去年包容的城市已有30个,课题是首要贯彻落实上海浙江省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座谈会的精神。
三级是长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间的协商会议,这一级有交通、科技、旅游、金融等30多个专业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络协调机制。
一个细节也许能证明长三角城市之间微妙的关系。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商会自2003年吸收台州以来,一直维持在“15+1”模式,期间不断扩大呼声,年年有城市列席,但7年来没有改变长三角俱乐部16个城市的格局,一直加速到去年,该市长的内部会议有6个。
此后,这个数字持续上升,到年达到30个城市,尽管长期存在竞争弊端,但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 协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胡雅龙对记者表示,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和特色,仅靠一两个城市的强大是不够的,需要区域内城市的共同推进和均衡快速发展。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该协商会议的实际意义还需要注意。 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城市之间·地域之间是否存在恶性竞争? 各级政府是否各自为政导致重复建设? 整体快速发展是否存在无序和短视的问题? 虽然有点主题合作的呼声很高,但是一旦涉及到地方利益,刹车的困境也必须尽快解决。
《规划》也高度重视这一“老大难”问题,研究如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快速投资基金发展、建立区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理税收利益共享和征管协调机制等干货,是否有成效尚待时间检验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编辑制图:《中国经济周刊》采制中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众多城市组成,首要分布在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结构的优化开发和要点开发区域。 计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宁波、嘉兴、湖州、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鞍山、铜陵、滁州、池州、宣城等地 (记者劳贾迪)
标题:“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出炉 协调机制是“老大难””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2207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