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万亿IPO”背后 蚂蚁上市的压力与挑战”
本篇文章5365字,读完约13分钟
这次的话题:蚂蚁集团官宣ipo,目标估值2000亿美元。 从创业的“阿里”,到产业的“巨头”,这家数字技术企业是如何成长和演化的? 阿里为什么这个时候要选择a+h股上市? 这次巨额募捐,会对科创板产生那些影响? 从科技金融到数字科技服务,阿里的两次转型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互联网产业的“破圈”因火而越来越严重,不断拓展外延型蚂蚁,未来会迎来那些压力和挑战吗?
/ br// h /
主持人:
王思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广经济之声《远见》栏目制作者、评论家(左)
这次的嘉宾:
由曦,前《财经》杂志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了解”app创始人(右)
在多次传出谣言的支付宝( Alipay )母公司“Antfinancial”中,靴子落地,官宣上市。 7月20日,金融公司宣布,将启动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在香港的联合交易全部限定在企业主板上同时上市的计划:此次ipo目标估值为2000亿美元。 其中,香港ipo计划募集100亿美元,中金、花旗、摩根大通等银行负责ipo。 阿里还表示,将加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力度,实现全球可持续快速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
蚂蚁的故事开始于2000年。 邵晓峰很帅,任务是为淘宝平台开发独立的支付工具。 2004年,支付宝( Alipay )上线诞生。
6年后,马云没有满足支付宝( Alipay ),只作为淘宝的支付手段,推广到生活服务行业的部分只有水电煤炭的支付业务,第三方的支付业务成了产业的芬芳。 于是,支付宝( Alipay )将拓宽边界的任务交给了据说执行力失常的重庆妹妹彭蕾。 她被《财富》杂志评价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是得到马云信赖的人。
彭蕾接手后,首先拿到了央行颁发的国内首个“支付业务许可证”(俗称“支付许可证”)。 此后,余额宝、招财宝、网络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多种产品相继上市。
年,蚂蚁金服成立,提出了“活化金融、服务实体”的愿景。
年,井贤栋继承了彭蕾。 这位前广州百事可乐cfo于2007年加盟阿里巴巴。 在接管蚂蚁集团之前,他曾担任过蚂蚁金服cfo、coo和集团总裁。
井贤栋接手后,将眼球投入海外市场,确立了科技、责任、全球化三大战术,着力于尖端技术。 2019年6月,阿里年报显示,蚂蚁金服服务的微型公司超过1500万家。
从今年5月开始,蚂蚁金服因公开报道被改名为“蚂蚁集团”。 主要业务板块有支付业务、数字金融业务和科技服务业务三大类。
阿里巴巴赴美那年,中国投资者错过了互联网黄金十年中最耀眼的巨头之一。 这也是a股和港股的隐痛。 马云也公开发声,希望阿里能在a股上市。 现在,履行诺言。 这在资本和产业层面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呢?
制度开放,资本市场崛起,促进阿里上市
思远:这次的节目谈论的是资本市场和互联网产业的“破圈”大事。 听到了吗? 我听说在金融官宣上市后,总部整个大楼都欢呼雀跃。
尤伊:我听到的反馈是,当天上午马云也去了阿里总部,但他那时的消息还没有公布。 大部分员工还不知道。 员工们看到马云来了,热烈欢迎,媒体将其与“员工因财富自由而兴奋”联系在一起。 只能说是偶然,但很有趣。
思远:阿里此前多次传出传言,年c轮融资时,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19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净利润超过170亿元——无差别,不缺钱。 为什么这个时候以a+h股结构上市?
尤伊:这和科创板制度的设计有关。 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一般都拥有ab股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同股不同的权利。 许多网络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多方融资,管理层的股权不断被稀释,为了保证管理层股权的管理。
首先,迄今为止a股和港股都不允许设置可股的不同权利,这也是当年中股登陆美国的原因。 港股两年前开始突破这一限制。 科创板今年1月也有同一股不同权的云计算企业的股票登陆,这是重要的态度转变。 这证明了科技创新和新的生产方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法律层面亟待进行一点调整。
第二,与资本市场整体表现有关。 最近,a股市场迎来了久违的牛市,同样的情况也在港股发生,香港国安法出台,许多投资者认为港股已经达到价值最低点,由于制度因素和资本市场的崛起,为阿里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于a+h结构,阿里此次ipo融资额较大,两个市场略有分散,不会因单一市场、政策变动而带来风险。
从支付宝( Alipay )到数字化平台从“评价”看“战术价值”
思远:从当时的“支付宝( Alipay )”这样的单一工具,只处理购物的信用和效率问题,到现在用数字技术渗透产业,应该如何看待和定义阿里这家企业?
由曦:阿里出生于淘宝担保交易,一直升级到今天,其实是要找更大的市场,在大市场将交易数字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生产要素数字化带来的新机会,与实体经济数字化的过程不相容。 例如支付,当地生活。 日前,百度前首席执行官陆奇表示,目前的经济数字化程度犹如“雾雨”,只浸湿了土壤表层的浮土,意味着更深的经济土壤和空之间。
蚂蚁金服几个月前悄悄地改名了《蚂蚁集团》摄影系的公开资料
思远:要说2000亿美元的估值,到底是怎么来的? 目前市场上,(1)同类企业类比法,如paypal等企业(2)市盈率法较多,利润乘以平均市盈率(3)拆帐法。 分割与阿里直接业务背后间接相关的阿里巴巴业务的版本,逐一传递。 目前市场上对2000亿美元没有明显的反对声,这样的评价不高吗?
瑟曦:企业评价有几个标准。 (1)从其市场份额来看,因为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等美国高估值企业占据了美国市场,是全球性企业。 有句话说“水是大鱼是大的”。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阿里在线上移动支付行业和微信两分天下,在当地生活,财富管理为数字资产,客户5、6亿规模。 大市场对这种市值(2)的投资者更能重视战术。 现在2000亿美元,不能说上市后会让股东成为兰德曼。 那个不是健康的企业。
很多人都在衡量阿里未来的发展,外部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小额信贷业务杠杆率受到限制,利润空之间受到限制是现实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实体经济数字化将深入行业。 这个时候取决于谁的战术正确,谁能看到未来十年的机会。 正如采访硅谷投资者一样,他们总是用这样的思考逻辑,他会思考未来10年、20年经济社会生活的卓越技术吗? 现在要做什么准备? 就像当时的云计算一样,阿里巴巴虽然顶着很大的压力做了,但完全是战术驱动的事情。
思远:当时的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刚开始的时候,马云内部面临着两大压力: (1)烧钱狠久不能盈利。 (2)技术出来,社会基础设施条件、数字化程度不足,技术无法大规模渗透到产业中。 然而,几乎一夜之间,AlibabaCloud (阿里巴巴云)从内部最具争议的业务,变成了三级跳远最有价值的业务和资产。
尤伊:这就是战术的价值。 所谓“战术”,就是从现在开始看今后在市场上的位置。 阿里近期推出“阿里连锁”,处理未来交易信任的机制,已经从一对一快速发展到多对多,在产业经济合作的构建、生态发生后,将带来非常大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悖论和挑战是什么? 企业上市后,投资者的股东对企业的利益和诉求很大,这势必会影响对未来的投资。 除了短期的财务表现之外,如何长期投资,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思远:上市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责任,要对顾客、员工、投资者负责,盘子越大,需要解决和平衡的矛盾就越多,考虑掌舵人的大智慧。
资金虹吸效应防范科创板“按节奏”排期
思远:阿里发布ipo当日市值统计显示,a股中7家上市公司市值过万亿,其中4家银行2家保险企业,与金融无关的只有贵州茅台。 阿里估值2000亿美元,而a股科创板133家公司的总市值在3万亿美元左右。 市场会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吗?市场会有什么反应?
由曦: (1)科创板是对国家经济转型寄予非常大希望的市场。 纳斯达克有许多市值较大的企业,如微软、亚马逊、苹果、谷歌等。 科创板要搞好,没有以科技为中心的代表性企业,也不能客观说明科创板的融资能力和吸引力。 (2)现在国内m2 (银行系统以外流通的现金和公司存款)的比例很高,这也是整个社会的现金流通量。 这些流动性如何投入生产,带来gdp产值的提高? 截至6月,m2余额为213万亿美元,与这个盘子相比,阿里此次融资额大致为10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从投资拉动向数字科学拉动的转变。
思远:京东数科日前也宣布将登陆科创板。 其他科技公司包括中概股在内纷纷有回归计划,阿里ipo会对这些“准科创板”公司产生那些影响?
尤伊:最近,我和很多企业进行了交流,他们很关心蚂蚁。 比如,做母基金的企业投资了很多科创型公司,面临着如何退出的问题。 从阿里的市场价格和科创板的评价来看,将会给新的经济投资带来巨大的利益。
思远:资金盘面上会对其他公司产生“虹吸效应”吗?
由曦:一切市场行为都有客观原因。 监管机构一定会一步一步地有节奏地放置。 普通人能看到的问题,监管机构、证券公司一定会考虑。 这个“节奏”有点像电影市场的“预定”。
蚂蚁集团更名背后: fintech公司未来的两大难题
思远:阿里最初的形态是“支付宝( Alipay )”的支付信用工具,后来迅速发展为fintech科技金融业务,在此次上市前悄然将名字从“蚂蚁金服”改为“金融”。 如何看待诞生后的三次变革,借力? 还是局势紧张?
瑟曦:各企业迅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后,将面临瓶颈。 研究发现,支付宝( Alipay )迅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支付业务本身的可复制性较强。 目前,中国支付企业有数百家,支付宝( Alipay )的成功依赖于淘宝的“场景”。 随着淘宝交易量的增大,需要发现越来越多的场景,通过交易沉淀数据。 通过重新沉淀数据,找到新的业务逻辑和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支付和在线电话与美团竞争,包括政务服务和人民生活服务方面。 支付宝( Alipay )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想到会有“借呗”“花呗”的转换方法。 这些都是生活商务数字化后,数据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诉求。 未来,物联网更加发达,这种数据与场景的相互作用将与当前的量的比有非常大的飞跃。
思远:最近更名的背后。 据推测,近年来网络金融引发的“暴雷潮”使得监管越来越紧。 因此,包括阿里、京东几科这样的原互金领军公司在内,都必须向“去金融强科技”的方向转型。 这面临两大挑战(1)内部增长,新闻网络市场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客户数量、流量、增长率达到首位,如何才能找到新的量? (2)如何和以前流传下来的金融跳舞。 说实话,以前金融机构对互联网fintech企业态度很微妙:一方面,现在需要这样的数字能力。 另一方面,以前对核心业务和数据,肯定要求独立掌握,不能教育他人。 这将引起许多“容貌合神离”的现象。 你觉得怎么样?
万物互联背后的数字经济享有著作权人的提供
尤伊:从两件事可以理解。 (1)最近,在“蚂蚁金服”成为“蚂蚁集团”的过程中,蚂蚁对外表现出了“重科技”的角度,未来想用科技能力处理问题,但事实上迄今为止,蚂蚁快速发展的杀手锇获得了多少金融牌照? 但是,随着产业升级、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对科技的诉求以目前无法预料的形式爆发,未来万物互联无法让人们清晰地预见所有可能发生的场景,这是为了创新的生产要素组合/ /
过去,经济产业的要素相互独立,做农业就做农业,做金融就做金融,产业间是“加”的组合,是连锁连接。 数字技术时代,由于实体和服务的数字化,产业发生化学反应,经济结构从链条变化为网状,需要更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速度。 这已从产业和国家层面得到证实。 例如,现在提出的新基础设施是改善生产、商业效率。 阿里巴巴被称为产业数字化,腾讯被称为产业网络,虽然说法不同,但本质上是提取数字能力,参与以前流传下来的领域的生产方法变革。
是的,我完全同意。
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内循环结构加剧“破圈”竞争
思远:这两年,网络企业之间“破圈”擦枪走火,跨境竞争日趋激烈。 就像滴和美团一样。 背后,是大家的数字能力、离线资源的交叉。 目前,蚂蚁集团直接与微信支付、美团(当地生活)、数科(公司服务)等展开竞争。 数字能力越强的公司,面对的对象就越多。 你觉得怎么样?
由曦:目前,整个领域确实面临着“库存竞争”的严峻环境。 可以看到的机会这么多,与国际形势、经济大环境和当前疫情有关:如外需、出口受影响,抖音在全球业务展开,华为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受环境影响。 现在中国需要内循环、大循环国内市场,国内同样蛋糕的竞争对手会变多,竞争会变得更残酷。 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公司的战术能力,为什么在这种局面下跳出来,看起来更远呢? 单体公司不能改变环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好自己,练习内功,等待时机。 伟大的网络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中等待着机会。
思远:正如你所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需要力量和结构。 总之,市值巨大的超级独角兽登陆资本市场,在目前的宏观和产业环境下,对资本市场和新闻网络产业来说,都是强心剂。 随着未来科技创板更加有节奏地开放,越来越多的优秀科技公司加入,我们对中国数字经济未来的梦想依然很乐观。
标题:“【远见】“万亿IPO”背后 蚂蚁上市的压力与挑战”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22885.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