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本篇文章2355字,读完约6分钟
“万岭万谷,近荆门,光之夫人出生和成长的村庄。”当我们乘船唱杜甫的诗时,我们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坝上,向右转,向北进入美丽的香溪河,然后我们到达湖北省兴山县,西汉皇妃王昭君的家乡。
赵军的浣纱留下了它的芳香,因此湘西的名字。在香溪河畔,40年前,一家名为“兴发集团”的企业从这里起步,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总资产达到329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360亿元,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让我们一起探索和理解兴发集团40年的创业故事。
回顾三幅历史图片,书写创业传奇
破茧而出,努力打造灵魂。
从1974年到1994年,是兴山艰苦探索工业发展道路的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宜昌周边的夷陵区、远安、枝江、秭归、保康等地掀起了发展磷化工的热潮。兴山于1984年在平邑口建成第一座1500吨黄磷电炉,是兴发集团的前身,也是第一代化工企业。到1994年,已建成黄磷8500吨、磷酸2.8万吨、五钠2万吨、六价铁1000吨,年销售收入7052万元,利税721万元,为兴发奠定了第三个基石。
利用潜能储存能量,然后改造夯金属体的基础。
1995年至1999年,兴山、兴发抓住三峡工程机遇,创造性地采取了技术改造搬迁、上市重组整合三大措施,在白沙河、六草坡建设了第二代化工生产基地,构建了集团化经营模式,为兴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做了必要准备。1999年12月,宜昌县政府正式决定成立宜昌兴发集团作为母公司,实现水电、矿产、化工行业的整合重组。集团公司的金身对兴发有三个划时代的战略意义:一是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集团公司总资产6.84亿元,销售收入1.95亿元,利税5900万元;第二,国内首个“采矿和电气化”一体化模式将推动磷化工行业从产品时代向产业链时代的竞争;三是形成集体化经营模式,以三大产业为重拳,建立稳定的后发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地域拓展。
突飞猛进,积极领先。2002年以来,兴发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跨区域重组,加快了全国绿色产业布局。先后在兴山县、神农架林区和保康县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以“磷硅一体化”为主线,建设宜昌精细化工园区。占地4000亩的化工园区已经关闭,并从一端到另一端循环往复,为该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扬帆益都,将矿物肥料和化肥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磷化工和氟化工,充分利用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创益都兴发生态工业园磷肥工业发展的新时代。在襄阳、新疆、贵州、重庆、云南、广西、江苏、河南等地,一批兴发化工城市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色产业和跨越式发展的旗帜已经吹响。在经济国际化的浪潮中,兴发集团始终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在香港、美国、巴西、德国、越南和阿根廷设立子公司,并构筑了全球营销网络。
形成龙三大优势夯实发展基础
四十年过去了,兴发集团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精细磷化工行业的领导者,形成了三大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创造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青山在,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黄磷尾气净化清洁生产工艺克服了行业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废水零排放,废气综合利用率达到96%,废渣余热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黄磷生产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重点行业能效第一。草甘膦母液和废盐处理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首批通过草甘膦环境认证的四家企业之一。充分利用不同产品之间的共生耦合关系,通过物料平衡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能减排。宜昌新材料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骨干企业,宜都绿色生态产业园被评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公司被评为国家绿色工厂和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目前,公司拥有工业级、食品级、医疗级、电子级等14个系列182种产品,制定了1项气相法白炭黑国际标准和4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高端磷酸盐的质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与陶氏化学、可口可乐等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开发的电子级磷酸和硫酸打破了国外在国内市场的长期垄断,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纯五硫化二磷的生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厚大磷矿体湿法磷酸精炼开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空白;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黑磷,是国内第一家参与二维新材料黑磷及其应用技术研发的企业。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坚持转型升级,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磷化工、有机硅新材料、微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整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全面覆盖矿山机械化开采,电站实现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建成世界一流的食品级精细磷酸盐生产基地,构建了采电一体化、采选结合的产业链竞争优势;二是自主开发和掌握了有机硅生产的核心技术,形成了20万吨/年的有机硅单体、3万吨/年的中间体、2万吨/年的橡胶胶料和6000吨/年的白炭黑规模。过程控制和成本消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跃居行业第一梯队;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微电子材料。产品已从电子级磷酸扩展到电子级硫酸、混合酸等领域,并已销往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电子新材料制造商和供应商;四是我们成功开发了草甘膦原料药、制剂、水剂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18万吨/年,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位,成本消耗和清洁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辉煌已经过去,未来更有希望。公司将深化历史,肩负“用绿色化学技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庄严使命,着眼于2020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双500”目标,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超越新华章创新。
标题: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5642.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