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再融资利好市场
本篇文章1475字,读完约4分钟
新规定注重标准化,将满足上市公司合法合理的融资需求。其中,创业板发行可转换债券、优先股和小规模快速融资不受“18个月间隔”的限制,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融资结构。
记者笔记
我们的记者张伟
为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完善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机制,中国证监会近日修订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部分规定,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指导和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
据统计,固定收益融资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2016年再融资与ipo融资的比例达到10倍以上。在再融资规模达到新高的同时,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存在投机性投机、大量闲置资金和频繁变更用途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脱离现实、虚拟化”的现象,部分募集资金被用于投资和财务管理。“过度融资”的频繁发生容易导致圈钱行为,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戈登指出,现行再融资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调整。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融资倾向;第二,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的选择存在较大的空套利;三是再融资品种结构不均衡,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债券产品和公开发行品种发展缓慢。
此次调整包括:一是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发行前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二是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或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的董事会决议日期不得少于前次募集资金到位之日起18个月。第三,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企业外,原则上不得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大额长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他人出借资金、委托理财等金融投资。
上述调整与疏通相结合,将使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回归理性,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再融资包括私募、公开发行、配股等。其中,固定收益是非公开发行,发行条件宽松,不与现金分红挂钩,审批效率高,失败风险低,是大多数公司的最佳选择。对再融资的监管,首先是指非公开发行。根据新规定,本次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单笔融资规模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在此之前,“巨无霸”的规模经常出现在固定收入中。例如,一些st公司通过固定增长,已经从不到5亿股急剧变化到超过35亿股。如此大规模的增长相当于“再造”新公司,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扩张压力。
除了控制单次增资的规模,新规还限制了再融资的频率。“18个月间隔”的要求将避免频繁的再融资,这是控制市场再融资总量的关键环节。考虑到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查过程,再融资的实际间隔可能短至2-3年。此前,许多公司在上市不到一年后就忙于提议再融资。例如,中国在线于2015年1月上市,同年8月宣布再融资计划,并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类似的二次上市急于再融资的现象将受到新规定“18个月间隔”的限制。投资者还注意到,市场已经对新的再融资规定给出了反馈。工业证券在2月18日宣布,它已经停止计划这次非公开发行,因为它不符合“18个月间隔”的要求。
此外,新规定规范了再融资投资,禁止用闲置资金替代资金进行财务管理。这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它们的地方,避免资金的“去现实化”,减少不合理的再融资需求。新规还针对以往定价机制选择中存在的空大套利问题,明确定价基准日只能是本次非公开发行发行期的第一天,这将避免套利资金集中减持对市场的巨大影响。
新的再融资规定积极配合供应方的结构改革,有助于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新规定注重标准化,将满足上市公司合法合理的融资需求。其中,创业板发行可转换债券、优先股和小规模快速融资不受“18个月间隔”的限制,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融资结构。
标题:规范再融资利好市场
地址:http://www.jtylhs.cn/zzxw/14516.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秒钱将发力金融科技